第五百七十八章 兴百姓苦(第2/3页)

“周国自称承大唐之德,我却号为唐,这不是天然给了别人讨伐的借口吗?”

但是李璟自有其考虑,他们这大唐宗室后人的身份,本来就禁不住推敲,要是去了唐号,还拿什么号召人心?

割地赔款还可以说成是卧薪尝胆,但是去了唐号,这就明显没法解释了啊!

而且李璟心里还觉得,这次打成这样,他确实是犯了很多错,但他也总结出了很多教训。

有经验了,下次周军再来,可就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

于是,双方最后在和州达成和解,当日张昭就率军搬师,回到了扬州。

李璟再次派皇太弟李景遂过江,双方达成了如下条件。

一、李璟去皇帝号,改唐国号为南唐,称南唐国主,南唐向周国称臣,李璟称张昭为兄,张昭称李璟为弟。

每年在张昭生辰,张昭嫡母慈佑皇太后生辰和生母慈圣皇太后生辰,李璟都必须要奉上贺礼,并且派宗室为贺寿使。

二、南唐割让淮南的楚、海、濠、泗四州给周国,并赔偿因为兵入宋、徐二州造成的破坏银钱十万贯,负担此次周国大军的军费价值三十万贯。

三、南唐需出钱赎回被周国占领的各州,其中扬州三十万贯、泰州十五万贯、滁州、和州各十万贯,天长建武军和盐城各五万贯,共计价值七十五万贯。

四、南唐每年需要向周国进贡茶叶十万斤、锦缎十万匹、粮米二十万石以及其他南唐特产若干。

具体数目可以有变化,但总价值不低于四十万贯。年贡须通过大运河运送,南唐必须保证邗沟的通畅。

五、张昭放归被俘虏的南唐燕王李景达和边镐等文臣武将,以及南唐军俘虏一万四千人,但是可以带走愿意北去的义民。

六、南唐立刻处死袭击周国水师大营的枢密使陈觉,交出水军统军陈诲等人,并严厉处罚赞同出兵的兵将。

条约一签订,张昭就知道,南唐已经亡国一半了。

一次性赔偿了一百一十五万贯,这相当于几乎全年的财政收入。

每年的四十万朝贡钱,则是在不断的抽血。

这个金额基本等于南唐岁入的六成,因为楚州和扬州是南唐最大的两个产盐中心,没了楚州,南唐的财政收入肯定会大幅度减少。

防御上则更糟。没了楚州,扬州以北的淮南部分几乎都成了不设防的。

没了濠州和泗州,剩下的淮南之地,南唐也只剩下了寿州这一个据点,根本守不住。

最后的结果,南唐定然只能收缩防线到滁州,依靠滁州的清流关与天长的建武军进行防御。

而不管是清流关还是天长,根本就不能和寿、濠、泗、楚这四州相比。

此后,整个长江以北给予江南的屏障有限,倒是会成为一个极大的包袱。

而且在被抽走了每年财政六成的情况下,还要搞防御的话,只有尽力压榨百姓,到时候必然人心尽丧。

张昭忽然知道历史上李煜时期鹅生双子都要纳税,是因为什么了。

六月十五,张昭遣张烈成为天使,过江去到江宁,册封李璟为南唐国主。

李璟率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跪迎,至此,张昭历时六个月的伐南唐之役正式结束。

此一役,张圣人将李昪建立的这个唐国,打成了真正的南唐,再也不用史称南唐了。

张昭吞并南唐的淮南四州十九县,并且获得了大批钱粮财货,大赐兵将们还能剩下五六十万贯的结余。

而每年四十万贯的进账,也能极大的促进中原生产的恢复。

特别是来自江南米粮终于可以运往中原,张昭再也不用从本就粮食紧张的河西、陇右和关中一点点的扣了。

六月二十,张昭在扬州祭奠完此战战死的六百多和病逝的一百多周军勇士后。

带着在江南打造的大小战船一百三十艘,招募的江南精壮水手两千余人,家眷上万人,加上百工数百人,自扬州走邗沟北返。

北返的同时,张昭将扬、泰、滁、和四州以及下辖县的府库搜刮一空,随后就地雇佣了数万扬州、天长、盐城的百姓让他们帮助拉纤。

这些百姓本以为周军残暴,因为南唐朝廷是这么宣传的,乡间土豪也是这么说的。

是以都以为此去不是被打杀就是累死,被‘雇佣’走的时候,犹如赴死,甚至还闹出了几次动乱。

但是到了之后,才发现周军纪律严明,周国官吏待人和蔼,他们拉纤的活也不重。

每日不但供应三顿饭食,还可以吃到一顿鸡子烙饼,每两日还有羊肉汤喝。

更夸张的是,还有钱拿,每人每日一个大钱,虽然少,那也是钱不是,不要银钱的还可以换取等量的盐巴、布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