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什么叫做名将啊?(战术后仰)(第2/3页)

而早在此之前,张鉊就已经率军抵达了相州州城安阳,距离阎晋与郭威对峙的滏水-漳水一线只有不到六十里。

而到了此地,张鉊仔细考察了漳水一线的情况后,才知道阎晋的功劳,可以说绝大!

因为这个时代的河东太原和地处河北的平原的邺城之间,是有水路可通的。

从太原南部出发,可以通过象谷水也就是后世太谷县城以北的嶑峪河向东南而去,再到后世太谷县与榆社县的交界处分流。

其中一支往正南,经过武乡水和涅水,也就是后世的浊漳河,到后世长治以北转而向东,抵达邺县附近。

一支往东南,通过二十来里的人工转运,上清漳河然后一路往东南,同样可以到邺城。

这两条水陆,在后世来说水量不太大,河道也有些地段难以清理,在高铁、高速满天飞的时代,连鸡肋都算不上。

但在此时,别说高铁、高速,就是能行牛车的小道都要称一声交通便捷的时代,这两条水路,那可就节省太多运力,太方便了。

加上此时的环境要比后世好一点,象谷水、武乡水的水流也要大上一些,从河东往河北,走水路可以说是最方便了。

而清漳河与浊漳河合并为漳河以后,下游地势最好,最利于防守的地方,就是邺城。

现在阎晋督率大军,一下占据了邺城,直接就堵住了河东军顺利通往河北,进而依靠漳河控制沿线,将张周大军堵在相、卫二州,甚至进一步兵临黄河的可能。

郭威虽然反应也很迅速,但毕竟刘知远占据河北的决心下晚了一点,导致本来授命屯兵在滑州到黎阳黄河沿线的阎晋,抢在郭威之前到达了邺都,并且守了下来。

这就是心中有全局的名将名帅的作用,阎晋的北上,避免了张周在河北最不利的局面出现。

而且他的北上,还是在张鉊并未给他下达命令的情况下,率亲兵冒险抢占邺城,用千余人打退了郭威数千人的试探进攻。

然后再让留守东京的曹延禧同意倾尽所有增兵五千,方才守住邺城的。

可以说,险之又险!

当然,郭威也不愧是这个时代有数的名将,在被阎晋捷足先登以后,他迅速依靠滏水和滏山的山水地理优势,在滏阳(磁县)建立了稳固的防线。

在稍微稳住以后,郭威又派兵西进,在清漳河与浊漳河交汇之地-合漳,建立了延绵的堡寨和土城。

将从河东源源不断来的物资,囤积在合漳附近,从而保证了大军的粮草器械供应。

虽然合漳的区位和地利远不如邺城,但总算让从太原来的河东兵有了个落脚和出击的地盘。

“圣人,阎郡公送来军报,三日前,义成军都虞侯李荣率马步军一千五百,击败了河东军一支兵马,占据了河东军在合漳以东二十里修筑的砦堡三座。

阎郡公已经命右金吾卫指挥使张昭骏(马杀才)率两千兵马前往支援。

更请圣人选派干将前往镇守邺城,阎郡公要亲自领兵去攻打合漳。”

“拿地图来!”张鉊赶紧打手一挥,让王翼司的参谋拿来了地图,他的手,顺着漳河往上寻找,很快就找到了合漳附近的地图。

被阎晋派回来的薛同义看着张鉊手指之处对张鉊说道:“阎郡公派李荣西进,是感觉到了漳水最近开始变小,按说此时天气转暖,漳水已经水流大增才对。”

张鉊摸了摸下巴,看着薛同义问道:“阎晋的意思,是郭威有可能在漳河上游筑坝拦水,想要水淹邺城?”

不过说完,张鉊就摇了摇头,“不对!郭威淹不了邺城,昔年魏武帝水淹邺城擒获审配,那是因为曹军野外浪战之力强横,远不是袁尚能敌,所以可以一边围城打援,一边水淹邺城。

如今郭威在滏阳只有不到三万兵马,还要分兵守滏阳与合漳,根本没能力与咱们野战。

而且合漳等地距离邺城数十里,漳水奔流而下距离太远,根本冲不垮邺城。

更可况在漳水筑坝,工程浩大,郭威不太可能有这样的人力来完成。”

众将都点了点头,但是黄英达迟疑着低声说道:“昔年圣人自寿昌远走安西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圣人还能有如今的成就?

臣不怕别的,就怕郭威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秘法,万一他真的可以堵住漳河水,然后水淹邺城呢?

失了邺城,河东军就能依靠漳河切断我们北上之路,他们则转运便利,来去自如。

阎郡公恐怕也是由此顾虑,所以才派李筠西进。”

老将何福进也在张鉊身边劝言道:“黄指挥言之有理,不过阎郡公乃是方面之帅,不可轻动,臣请率两千骑,代替阎郡公西进合漳,去打探郭威的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