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你们都是忠臣啊(第3/4页)

张昭听完点了点头,确实应该这样,一是稳定人心,而是逐步施恩,两次叠加,更能在百姓心中加深印象。

于是,张昭立刻对外宣布,免除河东、云州等地二十七州今年秋的丁口银。

之所以没有一次性免三年,也还是考虑到公平和财政压力。

不过就是这免一年的丁口银,立刻就让晋阳城欢声雷动,张昭在远离城区的晋阳宫,甚至都听到了欢呼声。

李昉出去后,郭荣、郭谨、王殷、刘词、李韬等河东诸将被带了进来,郭荣还有些不好意思,但张昭还是赶紧招手让他过来。

“三郎,怎的如此生分了?快快过来!”

郭荣面露感动之色,走到张昭身前十余步处,猛然拜伏在地,泣不成声。

“臣辜负陛下良多,也辜负了昔年的袍泽,滏阳城下还杀伤了大周兵将,虽九死不能赎其罪,实在无颜再见圣人。”

郭荣这可不是做戏,而是真情流露,在滏阳城时,外面的周军喊杀声震天,双方多次在破损的滏阳南城短兵相接。

郭荣虽然没有手软,但心里的负罪感一直非常重,此刻见到张昭,心里几乎都到了崩溃的境地。

张昭也长叹一声,“你郭荣听闻母亲病重,没有贪恋高官厚禄和远大前程,千里赶回去是为孝。

滏阳城中力战,没有因为与朕的特殊关系就背叛刘知远,是为忠。

此刻痛不欲生,乃是因为心中还有义。此等忠孝节义之臣,何称无颜见朕?”

郭荣抬起头来,泪流满面的看着张昭,“不管如何忠孝,但臣总是杀害了百余昔日袍泽,实在难受的紧。”

张昭站起身来,将郭荣拉起来,“此非你郭荣一人之过,这是我们这些武人数百年自相残杀的过错。

国家的勇士,没有死在开疆拓土与外敌死战之中,多少豪杰,反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朕立大周,复周礼,就是要让咱们不再自相残杀,而是能如大朝时,天下豪杰都为国战!”

张昭这是说的真心话,自然也说的情深意切。

郭谨、刘词、王殷、李韬等都拜伏在地上感慨万千,郭谨尤其显得极为感动。

“恨不能早识圣人胸怀,不然绝不会有今日之殇。”

张昭松开郭荣,对他说道:“你既然心中有愧,觉得难受,那就先回家歇息一段时间,听闻你刚得了儿子,也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历史上郭荣在妻子刘氏被杀之前与刘氏育有两子,与妾室育有一子。

不过现在还没到郭威、郭荣全家被杀的951年,因此郭荣才刚刚得了长子柴宗谊。

不过郭荣摇了摇头,对着张昭说道:“臣不去歇息,因为臣大人还在涉县,臣想南下去劝说大人前来归附。”

说道郭威,张昭也点了点头,对着殿中的一票河东军将问道:“郭威、白文珂、郭从义三人在涉县拢兵一万,至今未至晋阳请罪,是个什么章程?他们是想干什么?诸位可知道?”

张昭本意是问郭荣,不过郭荣身后的郭谨突然上前对着张昭说道:“北平王既然驾崩,郭威等人身为臣属,断然没有负隅顽抗之心。

臣以为,郭威、郭从义、白文珂三人不过是畏惧杀伤过大周兵将,不知道陛下要如何处置他们,故而收军固守。

今陛下入了晋阳,对河东军将士家属秋毫无犯,若能赦免三人罪过,只需一信使,就能让涉县之军卸甲归降。”

郭谨理解了张昭的意思,他问郭威等人是个什么章程,就是在问这些人是不是还有继续顽抗之心。

主要也是因为历史上郭威也是当了皇帝的,虽然他们早已穷途末路,但万一郭威有别样的心思呢?

不过在郭荣、郭谨等人看来,郭威除非是疯了才敢如此,现在就涉县那万把人,家眷还全在晋阳,打死他们,他们都不敢反抗。

现在之所以没来归降,大概率就是怕张昭要报复河东武人,若是张昭入晋阳就纵兵劫掠,杀了他们的家眷,那么三人肯定是要拼死反抗的。

但是现在,张昭入了晋阳秋毫无犯,他们的担心就完全不存在,确实之需要一个信使就能招来的。

张昭笑着点点头,对郭谨说道:“听闻郭卿曾在滏阳为刘知远服丧三日?”

郭谨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回禀圣人,臣是晋阳人,与北平王乃是同乡,昔年都曾在后朝明庙皇帝麾下为将,又对臣有恩,理应服丧三日。”

张昭心里很明白,现在全天下的人,渐渐摸到了他张昭的喜好,因此都想着法的要装一装忠臣,这样就可以简在帝心。

张昭不是很确定郭谨就是在装,但这种事,论迹不论心,哪怕就是装的忠臣,也是可以转化为忠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