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下有变(第3/4页)

李谷心里一凛,知道这话可不好回答,他要是回答是,那么就好玩了。

你一个臣子,为了全自己的忠义,而把这么个烫手山芋给弄回来为难皇帝,那还不得让张圣人整死?

不过李谷在上书张鉊之前,就想到了这些,他不慌不忙的赶紧起身回答道:“此固然能全臣之忠义,对于陛下,对于大周,则更有利。”

“哦?说来听听!”一听有好处,张圣人的开始有点兴趣了。

“其一,石氏失国,自身被虏贼所擒,实乃治国昏聩,识人不明所致。

今陛下圣文神武,取回石氏,一可以彰显圣人仁德,二可以让天下人看看,谁才是英雄之主。

三可以让石氏奉还他身上最后一点中原天子道义,使圣人于大义方面,再无缺憾。

其二,圣人击灭河东刘贼,威势更甚昔日后朝庄庙,今兵精将勇,甲多械利,士庶归心,正是一鼓作气平灭割据,使金瓯无缺的时候。

臣北来之时,惊闻钱越发生巨变,两浙吴越王钱佐暴毙。

湘湖楚王马希范病逝,其弟马希萼自立,臣下多不服膺,更属意滞留在东京的马希广。

南平荆王高从诲也病重,饮食不进。

天下诸国间,南唐王不过是苟延残喘,两浙、湘湖、荆南有变,唯剩孟蜀和远在岭南的刘汉尚未有变,此乃天赐良机啊!

圣人若能取回石氏,优而待之,则高保融、马希广此庸碌之辈见石氏都能富贵,朝廷只需稍加威吓,就能收其土而纳之。

荆南、马楚入我手,则多十万水师,更能掐断大江,孟蜀、南唐,就是笼中鸟兽,早晚必被擒。

其三,今我大军虽然收复燕云,更阵斩契丹主耶律阮,但实际上河北、河东残破,没有数年休养,实未有出塞之能力,就是收复远在辽东、辽西也很困难。

那么虏后述律平及其子耶律李胡,就需要暂时稳住,勿使他们逃往深林草原之中。

臣愿意以取回石氏为由出使契丹,稳住述律平母子,索回历年被掳走的汉人百姓,待国家强盛时,再一举剿灭此二贼。”

张鉊沉吟了一小会,确如李谷所说,河东和河北残破,实在难以支撑大军出塞作战。

把身边的两万精锐河西骁骑派出去当草原骑兵用,以战养战打契丹人,张鉊又舍不得。

而且最近还要移河东百姓十余万到河套,移河东吐谷浑人到幽州为慕容信长东征日本做准备。

更重要的是,吴越、马楚、荆南都发生了巨变,特别是马楚和荆南,那是张鉊精心策划的,马希广现在还在东京,就是张鉊故意拖延的结果。

他现在确实没有精力去解决述律平母子,先趁着这个机会,搞定荆南和马楚,握住长江航道,接收两地善战水军,将孟蜀和南唐分割,才是最重要的事。

塞外,那就等一统中原了再来搞定吧!

同意了李谷的方案后,张鉊立刻就召见了梁晖。

同时被召见的,还有在反抗契丹中表现极为出彩的澶州以北河面上的水军头目王琼,夏津义民首领张乙等人,张鉊均封官厚赐让他们回去安定本地。

第二日,易州方面传来好消息,一直盘踞在易州和妫州交界处的逐鹿山的土豪史匡威下山,带着数十小头领都幽州来投靠了。

张鉊赶紧召见了史匡威,因为此人可不是无名之辈。

其父亲史建塘乃是后唐名将,号称史先锋,据说曾打的王彦章口吐鲜血,乃是五代仅次于李存孝的猛男与夏鲁奇并称,后来中流矢而死。

后唐明宗李嗣源都曾说过,魏州兵变的时候如果史建塘还在,庄宗说不定不会落得那个下场。

而史匡威的祖父史敬思更不得了,那是身披白袍在战场上骁勇无敌的猛男,是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之一。

朱温偷袭李克用的上源驿中,史敬思持铁弓,射杀梁军百人,以自己战死的代价保护酒醉的李克用逃出生天。

史匡威则在耶律德光入中原后,任泾源节度副使,辅佐李德珫,耶律德光让他去东京朝见,史匡威直接就杀了耶律德光的使者,表示绝不屈从契丹人。

可此后张鉊的大军到了,史匡威以为张鉊跟耶律德光是一路货色,于是带着亲信牙兵跑路,去投靠刘知远。

悲剧的是,刚到河东,他的老上级李德珫和一票故旧就投靠了张鉊。

加上史匡威到河东时,从人只剩下了几人,刘知远既怕他心不诚,又觉得他没了实力,因此给了个易州兵马留后的虚衔,就把他打发了。

张鉊击败刘知远之后,史匡威早已拉起了数千人,裹挟了三四万百姓。

他认为自己昔年没有给张鉊面子,干脆在逐鹿山落草,不敢下山,成为了幽州周围最大的安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