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伐蜀的前奏(第2/3页)

中使就是直接由宫中派出的使者,以前多为宦官,张周则大部分是中书省的属官。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不用经过外朝讨论就能出发。

当然效力也没有正式天使那么大,别人听与不听,还要看皇帝对他的掌控力。

想了想,张鉊又将随他一起到关中的兵部尚书,参知政事魏仁浦召了过来。

张鉊这次入关中,将外朝的冯道、薛居正、魏仁浦等官员也带在了身边。

等魏仁浦到了之后,张鉊一改脸上的怒气,笑呵呵的和他商量命阎晋出兵去征讨河东吐谷浑把这些家伙迁到燕山周围去,以及准备设立安东行省的事情。

张鉊的内朝中书省鸾台在军事上只管亲军和禁军,阎晋身为河东行省平章,当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服从外朝的管理。

出动军队征讨石、岚等地的吐谷浑,也肯定不可能只调动禁军,所以必须要枢密院下令才能符合规矩,还是要走一下外朝程序的。

魏仁浦对张鉊的满脸笑容倒是一点也不惊讶,天子就是这样,很讲究规矩。

在中书省职权范围内的,直接就乾纲独断了。但是对于牵扯到外朝的事情,还是很注意准备朝臣们的权力和意见。

自然的,皇帝都如此好脾气了,魏仁浦当然不会跟张鉊顶着干。

这可不是明中后期,文官们敢为了邀名买直故意来跟皇帝对着干,五代的文官哪有那个胆子。

于是魏仁浦当即按照张鉊的要求,立刻率随员返回东京开封府,去找留守的大臣们,商议征讨河东吐谷浑和设立安东行省的事情去了。

……

张周绍明三年,公元948年二月十七,张鉊在关中又呆了半个月后,河东防御副使何福进,率镇守太原以南的禁军昌国镇三千人,以及阎晋调拨的瀚海镇一个营赶到关中。

昌国镇本就是由关中义从组成,张鉊调遣昌国镇三千人去太原以南的晋州等地镇守以后,又在关中重新建立了新的昌国镇。

而河东的形势,在阎晋宽柔并济的治理下,迅速变的境内大治。

唯一还有不和谐的地方,也就是石州、岚州等地迁移吐谷浑人引起了一定的骚乱。

但这些家伙只需要少量禁军配合河东的卫所军和各府州县的义从健儿,就可以解决了。

所以太原以南诸府州县长时间囤积数千禁军,就显得毫无必要。

命何福进到关中,也是张鉊仔细思考过的,因为他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将主持对汉中的进攻。

于是张鉊将何福进带回来的河东昌国镇禁军改称兴庆镇,用唐时三大宫之一的兴庆宫为他们命名。

二月十九,就在何福进到来的第二天,上党府(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荣率一千五百昭义军牙兵,也来到了关中。

作为张周目前仅剩的四大节度使之一,不论是李荣还是上党府,都无法与高行周的北平府,符彦卿的常山府,安审琦的北海府相比。

李荣能捞到一个节度使位置,最大的原因还是跟他在与郭威的合漳谷口一战中,立下的大功有关。

当时李荣诈称潞州昭义军节度使,分化了河东猛将史弘肇的武节军,他的背后一刀,让占尽优势的郭威把合漳谷口一战打成了乱斗,最后导致了全军几乎崩盘。

战后出于需要一个猛将去控制上党府(潞州),当然也是为了酬李荣的大功,张鉊将李荣真的封为了上党府昭义军节度使。

李荣自己自然也知道,他不可能跟为张鉊镇守河北、山东的高行周等人相比。

因此在高行周等三人先后上书请罢黜节度使官职后,也立刻上书请求辞去上党府昭义军节度使的职务。

张鉊对于李荣的识趣也很满意,这一年来,他在上党府可没少捞钱,几乎也已经到达了张鉊可以忍受的八成,现在奏请自去节度使号,证明李荣还是知道进退的。

在正式决定废除上党府昭义军节度使后,张鉊命李荣精选昭义军的牙兵,将其中捞够了就想在家乡过日子的裁汰,战斗力一般的则就地均田转为卫所军。

剩下一千五百人都是精壮汉子,也愿意一刀一枪继续博富贵,于是张鉊就命李荣将他们带到了关中。

召见李荣奏对之后,张鉊发现李荣这人虽然有些贪财,眼光似乎也不是很长远,但是领兵作战还是挺有能力的。

而且还挺忠心,当然嘛,这位历史上,可是在赵匡胤篡位后,还挂着郭威画像痛哭流涕的主。

于是张鉊从征调起来的关中辅兵中挑选一百义从骁骑,一百团结弓手和三百长枪义从编入李荣的昭义军中,改昭义军为禁军昭义镇,准备让他们在伐蜀成功后留驻汉中。

二月二十二,持节都督湖北诸州府县军事,平蜀将军马昭远派人送奏疏到关中,通报江陵府的伐蜀水陆军两万二千人,已经休整完毕,随时可以出动战船逆江而上,进攻蜀国的夔州宁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