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祁山道还是褒斜谷(第3/3页)

倒是祁山道,西汉水可顺水不能逆水,万一顿兵利州城下再被兴元府的蜀军夹击,一旦不能维持,损失那就大了。”

张鉊挥手让王全斌坐下,随后陷入了沉默,怎么连王全斌也这么说?

于是张圣人细细回想了一下,历史上北宋灭孟蜀,应该是差不多二十年后了。

那时候的孟蜀,上边的孟昶宠信一群只会吹牛逼的佞臣,他自己也奢华无度,连尿盆都要用宝石装饰,完全失去了进取心。

而军中,孟知祥留给孟昶的一批老将全部去世,整个蜀军完全处于跟孟昶一样的摆烂状态。

连高彦俦这样在张周最多可以做一个都虞侯的人,都成了蜀将中少有的人才。

所以王全斌伐蜀才能异常迅速,五十天就从天水走祁山道一路南下连破蜀军无数城寨。

就连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都只用了不到十天,蜀军基本都是接阵之后没打几下就全军溃散。

最后再用了十天,孟昶连宋军的影子都没看见,就直接投降了。

而此时却不一样,孟昶比张鉊还小七岁,现在不过二十八,还处于想干点事的阶段。

同时孟昶这人其实挺有手腕的,只要他不摆烂,蜀国文臣武将就还能有心做点事。

武将方面,孟知祥给孟昶留下的孙汉韶、张虔钊、石頵等人,甚至就是历史上那个出尽洋相的李廷珪都还可用。

此时的孟蜀并非是像北宋时期那样完全躺平,没有还手之力。

而且最重要的是,王全斌伐蜀,宋军之所以连进攻剑阁这样的天险都舍生忘死,那是因为赵匡胤在大军出发时就说了,愿意以全蜀的财富犒赏将士。

赵匡胤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此时的蜀地虽然号称天府之国,但实际上由于古汉水堵塞之后,蜀中的财富很难运出蜀地。

就算勉强运出,走汉中的话,运到中原十成中最多能剩下一二成。

若是走水路,过长江三峡的时候要是不翻船,最后到中原可能还有个三四成。

要是翻船了,不但没有收益,还要搭上舟船和船工。

所以赵匡胤干脆就用蜀中的财富赏赐兵士,兵士们也因为打下蜀国就可以放手劫掠而战力暴增。

所以历史上王全斌入蜀之后完全控制不住军队,宋军在蜀中大肆劫掠,最后闹出了全师雄大起义。

这压根就不是王全斌问题,或者说王全斌只能负次要责任,主要的责任,还是在赵大。

从这件事情上,还可以看出赵大的格局,也就那样了。

这蜀中的财富,固然很难运出蜀,但也不等于可以随意浪费啊!

因为它有个更好的用处,那就是以蜀中的财富武装军队,随后南下收复南中。

只要蜀中财富在手又有精兵,牂牁蛮只能臣服,大理国也自然无法抵抗。

赵匡胤让兵士劫掠蜀中,显然压根就没想过去收复南中之地。

所以,张鉊不可能用劫掠蜀中来鼓舞士气。

一是会破坏张周军队良好的纪律,这玩意要是开了头,再想刹车那就难了。

二是张鉊还要用蜀中的财富去平定大理国呢,赵大不要南中,张鉊很需要。

想通了这些,张鉊也就明白,他和阴正奇,主要是他灌输给阴正奇的大军走祁山道出其不意的快打,有些太冒险了,最好的方案,还是按照大多数将领赞同的办法。

以大军走褒斜道入汉中,堂堂正正的和蜀军摆开架势打,随后再以精锐从祁山道南下偷袭。

蜀中不过三万多精锐,要是大半被吸引到了汉中,祁山道的精锐,就可以发挥出大作用了。

若是大军拿下了汉中,祁山道的精锐就向东进,完全拿下剑阁以北,失去了天险的孟蜀,覆灭已经可以按天计算。

若是主力没拿下汉中,祁山道的精锐在攻下兴州后,就按照历史上王全斌的打法,用厚赏刺激士卒,以精锐翻山越岭走小路,直接兵临成都平原,或者堵住汉中蜀军的退路。

以孟昶那脆弱的小心肝,加上马昭远、郭荣、赵匡胤已经走水路兵临江州(重庆),孟昶应该就要肉袒出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