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八面来风战汉中(第3/3页)

作为孟蜀第一名将,孙汉韶在从关中退回来之后,就与张虔钊调换了节镇。

虽然他镇守兴元府也不过三四年的时间,但是将整个兴元府治理的不错,麾下士卒大多是跟他一起来孟蜀禁军武毅军,无论兵将他都可以如臂指使。

孙汉韶也没有像昔年蜀汉那样进行消极防御,而是几年前就派兵占据和抢修了武休关等关隘。

不过就在他以为将要面临从关中来的周军讨伐的时候,先传来警讯的,竟然是兴元府以东的源州武定军。

源州就是后世陕西洋县,唐时就在这里设立了节镇,而孙汉韶原本就是后唐的源州武定军节度使。

投降孟知祥后,大多数时间也一直在源州镇守,最近几年才调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现在的源州武定军节度使是王环,乃是河北正定人,算是孟知祥的半个老乡,出身孟知祥的亲卫,治军有方,若不是真的遇到了大问题,是不会向他求援的。

等到武定军信使一到,孙汉韶才知道,早在三月初一,张周平蜀行营副将、襄阳府尹、襄阳府兵马督监,丰安镇总兵尔朱景就督率战船二百艘,步骑三万,自金州(陕西安康)逆水而上,开始猛攻源州武定军辖地。

尔朱景当然没有三万兵马,实际上只有步骑八千兼水军、民夫等一万余人。

但是丰安镇和由山南东道牙兵和邓州威胜军牙兵组成襄阳卫军,战斗力却不低。

襄阳府全部完成了均田,家家都在新朝得了大好处,又有看得见的上升通道。

关键是新朝新气象,所有人都觉得有奔头,于是人人用命,虽是逆水而上,行动却不慢。

他们三月初一从襄阳府出发,三月初七就攻破了蜀军控制的石泉县。

三月十八到达石泉县西北的饶峰关,随后团团围住猛攻,王环遣武定军三千人顺水而下前往救援,结果三战皆败。

三月二十,饶峰关守军见援军大败,于是干脆开城投降。

这一下源州就危险了,因为饶峰关再往上,就是祖溪关,自祖溪关展龙垭不过二十余里,则是子午道的出口午口关。

要是午口关被周军攻占,那么周军就可以从容从子午道南下。

哪怕路难走,但只要控制了关口,定然就没有危险,大军进入兴元府,就容易的多。

孙汉韶对源州极为熟悉,当他知道王环已经前往午口关守护,就知道大为不妙了。

因为要是祖溪关和展龙垭还能守,那么王环就不可能失去午口关。

午口关虽然叫关,但实际上只能控扼子午谷的午口,并不能阻挡东面来敌。

恰在此时,武休关守将传来急报,称周军伐蜀行营行军司马,中军将军罗玉儿率大军猛攻武休关,从关上望去,周军旌旗招展,兵将布满山岭、河谷,不知道有多少。

孙汉韶面上冷静,但心里还是有些慌,他是代北-河东武勋出身,当然知道中原大兵的厉害,武休关虽然雄险,但并非不能攻陷。

看来周军就是主力自褒斜道南下,然后偏师从金州逆水而上,祁山道那边的,应该就是虚的了。

“傥骆道有消息传来吗?”孙汉韶赶忙问道。

身边的军校展开地图回答道,“有消息,据守关之将说,有山民和猎户看到过周军大旗以及砍伐树木的痕迹。”

天险是很公平的,它不会单对哪一方有利,傥骆道对于周军来说,固然难于上青天,但蜀军也别想轻松入傥骆道,只能利用山民做粗略的侦查。

孙汉韶点了点头,他早知道周军不会放过傥骆道,一边下令守军严密监视,一边思考起了源州的事情。

武定军人数并不多,因为源州地狭不可能养太多兵马,必须要他抽点兵力援助。

但要是他抽调兴元府军队前往,那兴元府自身的兵力就不够了。

“命衙内马步军使李进立刻率四千人去援助武定军王节帅,派急使去朝廷,请求朝廷调拨援兵,再让孙顺超率千人支援武休关。”

孙汉韶迅速做出了安排,李进是兴元府猛将,去救援武定军能行。

孙顺超是他族侄,虽然有些贪财,但是素有勇猛的名声,坚守武休关正合适。

既然周军选择猛攻兴元府,那么把其他地方的军队调一些来,也是应该的。

突然,孙汉韶的目光略过了地图上的文川道,沉默几息之后,他摇了摇头。

文川道绝难通过大军,就算能过,只能选择要么不带甲胄,要么不带粮食。

再说谷口尽头他还安排了三百人守护,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