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这是出奸臣了啊!(第2/3页)

并从群臣拟定的文忠和文肃两个谥号中,选择了明显要好得多的文忠。

并由于张希崇的爵位不是世袭罔替,按律非军功爵,是要立刻代降的。

但张鉊特别准许清河郡公爵位三代后才开始代降,郡公爵位由长子张延顺继承。

并封张希崇次子张延定为范阳侯,荫张延顺、张延定兄弟诸子为锦衣亲卫指挥。

又专门赐食邑三百户给张希崇的老妻邹氏,作为邹氏养老所用。

未几,皇后曹延禧等都还没回宫,就有天使从长安府来了。

张鉊再次加封张希崇妻邹氏为燕国夫人,准许张希崇以亲王规格下葬,准建墓园、享堂、碑亭等,命工部就在邙山选址建墓园。

这是要陪葬帝陵啊!

张希崇长子张延顺,次子张延定再次跪伏在地叩谢圣恩,周围群臣也被震惊到了。

因为张周以洛阳为神都,张鉊假使驾崩后,基本确定是要葬在邙山的。

可是邙山在此之前,已经葬了自东周起共六代二十四位帝王了。

以山陵的规模来说,邙山现在已经比人口摩肩接踵的东京开封府还要拥挤。

张周估计也就最开始的两三代帝王能葬到这里,后续的君王都要另选它地才行。

这种情况下,硬是挤出地方来葬张希崇这个臣子,还是要建陵园的大规模墓葬。

对于重视身后事的汉人来说,这份恩德,甚至要比追封太傅和郡王还要大,也难怪张氏兄弟立刻就哭了出来,这确实是被感动的。

不过,接下来两封到达现场的圣旨,就让朝臣们感觉的不是感动而是惊讶,甚至是有点惊恐了。

原来张鉊以冯道、裴远二人跋涉千里,收复自大朝睿宗时期就丢失的松州,并使四夷宾服,大小酋首数十位前来朝贺为由。

晋封河东郡公裴远为赵国公。景城伯冯道为瀛州侯。

并任命参知政事、礼部尚书冯道为录尚书事,中书左仆射兼管中书省章台事务。

录尚书事比尚书令要低了一点,皇帝特意从故纸堆中翻了出来,显然是为了显示张希崇之地位尊崇,估计要等张希崇入葬后,冯道才会真正成为尚书令。

而且冯道为人也没有张希崇那么强势,所以这个任命中最有价值的,反而还是那个兼管中书省章台事务。

张周的中书省中,以鸾台分管皇帝禁军,以章台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章台这就相当于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与明朝最初的大学士府相似。

这么重要的衙门,自然不可能就几个人,所以在皇帝带走一部分去承天凉州府后,留在朝廷的章台官员还有相当一部分。

冯道有了兼管章台事务的权力,这才是真正能撑起他作为宰相架子的真东西。

如果说冯道的这个是惊讶,那么裴远的任命就足以称惊恐了。

张鉊给予裴远假节钺的权力,任命他为中书右仆射兼鸾台侍郎、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督抚直隶诸府州县事。

假节钺,使裴远有了对普通官员的生杀大权。

鸾台侍郎可以管理在京禁军。

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可以管在京亲军,甚至是外宫番上两亲军。

督抚直隶诸州府县事,则是将整个直隶的政务都一把抓了。

众臣都把视线投向了皇后曹延禧和贵妃曹延鼐,发现这二位都一脸的风轻云淡,众人也都明白过了,这是皇帝跟皇后通过消息的。

看来皇帝是要让裴远来干一些很棘手的事情了。因为裴远现在就差一步,就能掌握皇后和诸皇子的生死。

不是要干很危险的大事,皇帝应该不会给这样的权力。

张鉊军制中,一般会有三支亲军宿卫番上,内宫中惯例是憾山都宿卫,外宫则是诸亲军轮值。

现在憾山都分左内右前四厢都,每厢都三千人,分别由张昭忠、张昭就、章成、张昭节控制,是皇帝最后的保障。

此次皇帝西巡,带走了张昭忠的左厢都,章成的右厢都,张昭节的前厢都,宿卫内宫的只有张昭就的内厢都三千人。

侍卫马步亲军指挥使这一职位从不常设,由皇帝临时任命。

权责上,除了在内宫宿卫的,外宫不管是憾山都还是诸亲军,都要接受这个指挥使的统领。

可以说,裴远此刻掌握的军力,远在皇后之上。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中裴远如果下令攻打皇宫的话,很可能上一秒下令,下一秒就被人一刀捅死。

但这并不妨碍所有人看向裴远的眼神都不对了,内外军政大权一把抓,合着连冯道的录尚书事都只是在给裴远打掩护。

这朝廷的大权,怎么突然就落到这个在河西大权独揽的家伙手里去了!

看着裴远那一看就不像是好人的妖异眼睛,众臣毛骨悚然,这是出了奸臣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