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无上天的佛法行者(第2/3页)

闪过了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拉坏的长弓都能堆满一个衣橱的刻苦。

父亲用长弓为名刺激他精益求精,就是为了今日扬名立万为圣人爪牙。

更闪过了那日在洞穴中的惊魂,若不是脖子上顿项质量不错,脖子就被那巨虎给咬断了。

即便如此,巨虎那一扑,还是差点扭断了他脖子,说是命在旦夕也不为过。

但现在,这一切都有了回报!

范长弓泪流满面,不久前还被他当成首领,亲热喊着李家哥儿的李遵,立刻都被他抛到了脑后。

“末将叩谢圣人厚恩,请圣人放心,末将会把最好的范家儿郎都带来为圣人效力。”

范长弓决定了,自己的族人中,只有两个能作为合格的憾山都甲士。

剩余一个名额,他不会给族中那些不合格的族兄弟,而是要招募鸟鼠山的著名豪勇健儿李万山。

想到这,范长弓对张鉊施礼之后,就立刻翻身上马寻人去了。

他压根就没注意到身后不远处,李遵那有些尴尬和憋火的神色,范长弓满心想的就是为圣人效命,现在根本就装不下了别的。

鸟鼠山,也叫鸟鼠同穴山,乃是渭水源头,上过山海经的名山。

此山下多良田,山上虽然险峻,但鸟兽众多,是陇西男儿最喜欢的打猎去处。

李万山只听名字,好像是个汉人,但实际上他是如假包换的吐蕃人,还出身大非川的吐蕃宗哥家族。

不过他们不是宗哥家族的核心,宗哥家族的核心是温逋氏。

在张周朝廷中,宗哥家族的温逋氏是正统的凉兰六谷部成员,温逋氏也早就被赐姓而改姓了汉姓温。

李万山家族的命运则有些坎坷,虽然也出了几个禁军,但都是迅速被张鉊抽调到各处,从而变成了各顾各家,没来得及形成合力。

不过等到李万山的父亲带着他们到了陇西,定居在鸟鼠山下之后,事情有了变化。

李万山的父亲不知道听了谁的点拨,竟然大言不惭的开始自说自话姓李。

人家问,他就说自己的祖宗是当年随金城公主入逻些的护卫勇士,是陇西李氏的远宗。

听起来就漏洞百出,青塘高原上,贵人都多不识字,就更别提中下级军官了,能留下族谱的,基本都是吐蕃人中的豪门大族。

可是这套说法在张鉊将嗢末人全部算成汉人,并带着他们大义归国后,给自己找祖宗风气,很快就席卷了整个河西陇右的所有府州县。

而在选在汉姓的时候,像是章波、温逋、折逋、苏论、杜论这种家族的,就直接求皇帝赐姓简化一个字就可以。

至于其他杂七杂八,比如李万山家族这种的,绝大部分都自称姓李,并表示自己跟李唐王室有关联。

他们到还不敢攀附到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头上去,因为据说赞普赤松德赞就是金城公主的儿子。

这位赞普,在吐蕃人心中,那可以是一尊大佛。

他在位期间,吐蕃人向东攻陷了长安。

向北吞并了唐朝的河西陇右,沙州最后一任河西节度使阎朝,就是被赤松德赞下令毒杀的。

向南,赤松德赞派大军从高原上俯冲而下,完全夺取了天竺恒河以北的土地,还派兵在恒河边竖立大铁柱,声明恒河以北都是吐蕃领土。

这样威望卓著的赞普,子孙的记载是很严密的(相对吐蕃而言),要冒充的难度就太大了。

于是一众吐蕃人就心有灵犀开始冒充金城公主的身边人,什么侍卫、侍女等等。

甚至还有人冒充金城公主侄子,那位被吐蕃人短暂拥立为皇帝的倒霉蛋李承宏的后人。

这就尴尬了,李承宏根本就没被吐蕃人带走啊!

不过这并不影响大量吐蕃、诸羌百姓的兴致,法不责众嘛!

于是这几年,河西陇右姓李的简直多如牛毛。有人说,现在的河西陇右,怕不得有三到四成的人,都特么姓李。

……

范长弓飞奔向李万山的时候,这位十六岁的少年,正连闯三关,赢得了热烈的赞美。

呃,十六岁此时也不能算少年,应该要算是成人了。

李万山家虽然出了他叔叔这个禁军,只不过很可惜的是,没过多久阵亡在了洛阳大战中。

当然,他叔叔不阵亡,也轮到不李万山一家享受他的荫庇,得以到鸟鼠山来均田。

只不过虽然均了田,但他叔叔并未绝后,而是留下了一个儿子,所以李万山家现在种的这几百亩地,实际上是他堂弟的。

陇西府的官府对于这种家庭,是有一套严格保护措施的。

李万山的婶娘杜氏以及堂弟李万金直接就生活在府城,由官府指定李家其他宗亲专门照顾,随时还有官府吏员去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