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大丈夫当如是也(第2/3页)

安佑全是安叔千第三子,也就是张贤存的大舅哥。

这西山八部搞定之后,对张贤存入主大理国有极大的帮助,安佑全作为肯定要跟张贤存去大理的勋戚,自然要先一步去西山八部的地盘上探查一二。

等两人飞马赶到,张鉊立刻下令,以苏禄心为西山八部安抚使,安佑全为八部观察使。

命两人随同张鉊刚刚册封的康定府宣慰使苏尚知一起,前往八部地区册封其他土官,安抚当地的百姓。

当然,随同董吉娘孙子苏尚知回去的,还有大量六法宗的传法僧。

同时,张鉊将董吉娘的舍利子留在天水府三粒,专门在南郭寺中建舍利塔予以保存。

剩下的四粒舍利子则由六法宗的僧人带上八部所在地,张鉊还一并赐予了金(黄铜)佛像四尊。

这四尊金佛和四粒舍利子被带上八部所在地后,会在康定、康东(甘孜)、马儿敢(芒康)、康延川(昌都)各建六法宗寺庙一座。

……

火急火燎的安排这一切的时候,张贤存就鬼头鬼脑的在门外探头。

看到那个比他大了二十多岁的大舅哥,被任命为八部观察使后,张大皇子就松了一口气。

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在确定要去当大理国大王之后,张贤存身边也聚拢了一个小小班底。

不是所有有才华的人,都能在朝廷找到位置,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的是稳稳当当的混一辈子。

那些不安分的,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都不约而同的看中张贤存。

大理国不就是南诏嘛,老熟人了,能去开疆拓土做一个世袭罔替的土官,还是很多人愿意的。

因此张贤存也知道西山八部归附之后,对于他攻打大理国是很有好处的。

甚至有人建议以后可以将西山八部放进来,让这些信奉了六法宗的羌人为张贤存镇守都城以北,镇压大理国原旧贵族。

张鉊早就看到了张贤存,没好气的把他叫了进来,这要是在其他朝代,一个不是太子的皇长子在门外这么窥视,至少也得挨顿板子。

张贤存一进来,立刻就嬉皮笑脸的开始大拍马屁,“儿恭喜哥哥,西山八部入了哥哥之手,稍加整顿,六法宗就可以直接逼近逻些。

这可是大朝太宗文皇帝都没办到的事,日后青塘臣服,哥哥就是超过太宗文皇帝的千古帝王之首了。”

张鉊摇了摇头,“少拍马屁,此时的青塘诸部,能跟大朝时期带甲二十万,雄踞高原的吐蕃王朝比?”

不过虽然是这么说,但张鉊脸上也泛起了几丝压抑不住的笑意,他自己也万万没想到,这六法宗的建立,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我儿见耶耶于籍水边得万骑簇拥,南门外弹指间又收八部羌人二十万,有何感想啊?”

张贤存回想起籍水边张鉊身骑白马,万骑簇拥的场面,只觉心潮澎湃。

又想起起三日前在南门外,那个看起来古怪中带着圣洁的羌人老妇,如同赤子让张鉊抚顶的乖巧,更是向往不已,他脱口而出。

“大丈夫,当如是也!”

话一出口,张贤存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这句话说的有问题。

果然,几乎是在觉察到有问题后,咚的一声脆响,张贤存只觉得头上挨了重重的一下,一股剧痛,从头顶闪电般的传遍全身。

“后面是不是还有一句吾可取而代之啊?”

张贤存吓坏了,赶紧拜伏到地上,大声喊道:“儿臣不敢,儿臣绝无此意!”

不过,与预想中父亲的大发雷霆不同,张贤存直接就被拉了起来。

张鉊看着这个就差了解民间疾苦,把自己沉下去之后,就能做一个好君主的儿子,心里确实有那么一瞬间的冲动,想把张贤存立为太子。

若是他这张周,开国父子都是贤君,对于延长国祚,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但张鉊很快就清醒了过来,他知道这不并不现实,要立张贤存,那就必须要把曹家彻底摧毁才行。

难度倒不是很大,但是会死很多人,很多誓死追随过他的忠诚勇士,都将在这动荡中被无情打击。

不说别的,就是曹三娘子和阴鹞子阴正奇两人,张鉊就下不了手。

而且张贤存有才,但皇后曹延禧生的皇四子张贤景就未必没有能力。

退一万步说,就算张贤景不行,还有皇后生的皇八子张贤载,怎么说,这皇位也是到不了张贤存的头上。

于是,张鉊准备跟张贤存说句实话了,不然这小子心里那点微微的期待,肯定是不会消失的。

因为在诱惑着张贤存的不是别的,而是身前中原皇帝的权力,身后大朝太宗的名位,这两样顶级诱惑,除了傻子,谁都不免会动心。

张鉊把张贤存拉到门外,两人就在一凉亭中肩并肩坐着,张鉊看着张贤存有些紧张的模样,低声问道:“我儿觉得,父皇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