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燕然山,燕然山!(第3/3页)

没办法,此时的河洛雅言与后世的普通话差距实在太大了,虽然在冯道、和凝、赵莹等这样的文学大佬修整下,总算是勉强把这套系统给搞出来了,但推广起来的难度,仍然不小。

教授者不太适应,学习者也很痛苦。

想想后世就知道了,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好多学到了初高中,但汉语拼音还是一塌糊涂,就更别说现在了。

但是对比起以前的反切和注音,这套拼音系统,无疑进步了太多,至少在河西陇右这样的富裕之地,越来越多的孩子能磕磕巴巴的说一口河洛雅言了。

来来去去的行商,也有很多学会了拼音,到了一个地方,只要找到府州县学,总能跟人沟通了。

白水县府学中,分为六韬、厚德、天工、齐民四院。

其中六韬是武学,厚德是文学,确切说是儒学院,天工自然是教授天工奇巧的,齐民则是关于农事的。

这其中,六韬院的人最多,因为河西陇右,特别是凉州府中,基本人人都有一个勋贵亲戚,再不济也有父兄在亲军、禁军中服役,他们都有资格进六韬院。

此外,各地巡检也会把拥有枪棒、弓箭、骐骥等都头衔的人推举上来。

厚德院的人也不少,河西陇右现在富起来了嘛,大家都意识到,光靠血勇去拼,永远登不上高位。

而且要是只想混个中下级军官,对他们来说,也太没成就感了,于是出将入相,就成了所有父母对孩子的要求。

要出将入相,自然要多读书,因此厚德院的人,也不少。

剩下的天工和齐民院,人确实要少很多,不是实在练不得武的河西陇右健儿,没几个愿意来读这个对学识要求还不低,但混不到什么高位的学院。

不过他们看不上,其他地方的人看得上,所以现在出现了大量的直隶、河东甚至河北的人跑到河西陇右,以寄籍的身份来读天工和齐民院的事情。

厚德院中,老夫子遇到了一个难拼的后鼻音,自己都先愣住了一会。

他当年学的时候,这玩意就是他怎么也弄不太明白的难点。

不过老夫子今天非常好运,就在他不知道该如何办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了震天的喧闹声,随即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来。

圣人要在承天凉州府大点兵,无数人吵吵嚷嚷的说着,好像是圣人要去讨伐什么不臣,还在凉州征集大军前去讨伐。

这一下,整个府学中,立刻就躁动了起来,也没人注意到老夫子为难的眼神,都赶紧和夫子告罪之后,跑回家骑上战马,穿上甲胄,等着圣人的召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