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复我百年故土(第3/4页)

这也是必须的,慕容信长麾下的是十世纪的封建军队,不是解放军。就算是解放军,那也有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般无情的时候呢。

所以慕容信长麾下军队保持良好军纪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得见自己保持了军纪后的收益。

兵将们都知道,这次到了辽阳府,彻底控制住契丹人之后,没钱的最少能得到十几贯的财货,没娘子的,渤海、契丹、奚、高丽小娘最少会有一个,要宅子的,那自然也是少不了。

而要是犯了军纪,这些什么都没有不说,搞不好命都保不住。

至于给大军干脏活、累活的吐谷浑、党项各部和横山羌,军纪也是出奇的好。

这三族都是信六法宗的,对于慕容信长这个正宗的佛子崇敬的不得了。

特别是人数最多的吐谷浑人,他们大多都是从青塘高原上下来的,那里历来就是慕容家的地盘,慕容家一直都他们的王。

特别是最后一任吐谷浑可汗,也即是慕容信长的祖先慕容复死后,吐谷浑人就成了孤儿,在吐蕃帝国内部的地位,甚至还比不上嗢末人。

现在,在他们眼中就是无上天大慈大悲,允许吐谷浑的王回来,带领他们去过好日子了,哪还敢不听命令。

慕容信长也十分高兴,目之所及,都是成片成片的村落镶嵌在一块块的农田中,道路两边,被掳到辽东的汉人们兴奋的大喊大叫,到处都有汉人耆老带着一大票人,做箪食浆壶以迎王师状。

其余人数最多,已经能熟练掌握农田耕种技术,甚至说话都与汉人类同的,是早已被契丹人驯化的跟家犬差不多的渤海遗民。

一路过来,都是这样的风景。

本来对于攻打王氏高丽还有些忐忑的慕容信长慢慢地就很有信心了。

辽东之地,经过几百年的的开发,已经变得非常富庶,加上渤海灭亡后,契丹掳掠了大量的渤海百姓来此耕种,根本不缺人口,只要把水利设施再搞上去,那就是沃野万里了。

“大都督!请饮了这碗水酒吧!”一个须发灰白的耆老被孙子扶着站在路边,将手中一碗浑酒高高举起。

慕容信长听到呼喊,稍微犹豫了一下,正好他也渴了,于是干脆下马,接过这碗略有酸甜的米酒一饮而尽。

大都督这个称呼,就是在大唐时期,也很少有人用,因为唐时的幽州大都督、扬州大都督,基本都是死后追赠的。

不是追赠者,那肯定是皇室近支,甚至就是皇帝的儿子,用不着称呼为大都督。

张鉊曾经在平州设立了平州安东大都督府,虽然后来改成了安东行省,但是慕容信长持节大都督的头衔没有取消,所以下面人都习惯叫他大都督。

喝完了米酒,老者见慕容信长豪饮,立刻又让一旁的儿媳从脚下的土陶瓮中再倒了一碗。

慕容信长爽快接过,又是一饮而尽,随后大笑三声,“好酒!不过丈人不可再倒了,再饮某家可能就到不了沈州城了!”

此时的丈人,既可以指岳父,也能尊称有德行的长者,要到北宋初期后,才会专指岳父。

只是这时候距离北宋建立也就二十年左右了,丈人这一词渐渐开始多用专指岳父,若是地位高的人称呼地位低的年长者为丈人,那就是为了显示亲近,如同后世领导称呼你为兄弟一般。

是以,老丈听慕容信长称呼他为丈人,立刻就显得非常高兴,周围的这个庄子的百姓,更是欢呼骤起。

虽然慕容信长是唐儿,但谁说唐儿到了辽东,就一定会对唐儿好呢?

但此刻听到慕容信长这么亲热的称呼,他们心里终于也有了一些底气了。

“丈人是何时到这沈州的,仙乡何处啊?”既然下马了,慕容信长也顺便问了几句。

不想老者几滴浊泪立刻就从眼眶中落了下来,“何时到的,现已经弄不清楚了。

仆只记得阿翁在时,正月初七常向南拜,口称孙儿不孝,想来应该是阿翁或者阿翁父亲,某之曾祖那一辈被掳来的。至于家乡,好像是河北道恒州行唐县人。”

周围兵将皆有不忍之色,老者身后汉民,尽皆涕泪。

慕容信长忍不住长叹一声,把手一招,冲着一员骑在白马上的骁校喊道:“刘英奇,此乃你之同乡,且来慰藉下丈人相思之情。”

说着慕容信长翻身上马,借着高处对所有百姓喊道:“尔等滞留辽东,已然几代人上百年,故乡说不得也是物是人非。

今大朝已兴,圣人命某家收复我河北道故地,不如就留在辽东,在此开枝散叶,代代同享安乐。

自今日起,凡是被戎贼掳来的汉民,尽皆解除奴籍,所耕种之田,都归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