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安东无限好,但东瀛才是吾之归处(第3/3页)

“所以看似是我慕容信长击灭了契丹,但实际上是早在七八年前,他们的失败就在圣人的预料之中了。

以契丹的国力,他们若是不入中原,不主动送上门来被咱们一战打杀大部分精锐,我等能如此轻易就控制安东行省全地吗?”

王朴稍微思考了一下,一想到可能有六万到七万甲士在辽东等着他们,别说辽阳郡麾下也就两三万人,就是再多一倍,能击败契丹军都得看天时地利,哪还能如此轻易入辽阳府。

“实不能!若是耶律德光和契丹主力尚在,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就足以夸耀后世了!”

“所以!”慕容信长苦笑了一声,“有这样宛若……不!就是神明的父亲在,我慕容信长岂敢起任何不该有的心思。

而且,若要与大人作对,母亲该会如何痛苦。

她一刚成婚不久就没了丈夫的寡妇,含辛茹苦将某辛苦养大,教我读书明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依靠,某怎能再让母亲两难。”

听到慕容信长这么说,王朴也苦笑一声,他原来还想着能不能鼓动慕容信长留在辽阳,直接做一个辽国王。

但现在一看,别想了,这慕容大王对他的便宜老子绍明天子,根本就生不起一丝一毫的抵抗之心,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去倭国吃鱼去吧。

“既然如此,臣有一个想法,圣人不是要扬威于草原,勒石燕然嘛。

大王不如立刻率精锐北上,扫荡银州(铁岭)、通州(四平)信州(长春)等地,收揽、招抚北地室韦、女真各族,使他们不会为契丹断腕太后述律平所用。

这样一来,圣人自然就知道大王的心意了。”

所谓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这确实是慕容信长表达自己心意的最好方法。

慕容信长闻言大喜,“王公所言,整合信长心意,某立刻整顿兵马准备北上。”

……

燕然山,也就是后世蒙古国的杭爱山,在大唐时期,则多以天山称呼。

与后世人想象的大漠草原就是一望无际不同,实际上蒙古高原上,也还是有山的。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坐落在昔日大唐燕然都督府(乌兰巴托)西南的燕然山和东北面的狼居胥山。

这两座山呈斜向相对的模式,两山中间的哈尔和林和乌兰巴托,就是整个漠北高原水草最为丰美的地方。

汉时的赵信城、龙城、单于庭,唐时的瀚海都督府、燕然都督府,辽和北宋时期的阻卜大王府,都在此地。

甚至在后世,蒙古国的绝大多数人口,也在这个地方。

其原因就是在颇为干旱的漠北草原上,从燕然山发源流下来的积雪融水河,比如姑且水、蒲奴水。

从狼居胥山流下来的余吾水和弓卢水等,是整个漠北草原上最重要的水源。

同时,这两山之中也有许多小山谷和小山包,可以用来在险要处筑城或者躲避来自鲜卑荒原的凛冽寒风。

漠北的牧民们,也不是南极的企鹅,他们也很害怕冰天雪地的。

所以,燕然山和狼居胥山中间的这片草原,就是漠北游牧民族最后的堡垒,一旦被汉人攻到这个地方,他们的末日,就会降临。

他们也并不难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