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运用之妙,在乎一心(第3/4页)

陈陶此诗,历来被认为是道尽了战争的残酷,也从来都是被当做反战诗的。

于是张贤瑀本来是兴高采烈来显摆的,可是越背诵,声音越低。

能围在张鉊所立土坡周围的,大多都是有点文化水平的河陇勋二代,也纷纷觉得好像有些不合适,面色转而有些低沉。

后面的兵将不知道前边发生了什么,但是人的感情是会互相感染的,他们也很快沉静了下来。

张鉊深吸了一口气,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脸上表情十分复杂,俄尔又深吸了一口气。

众人都看着他们的皇帝,不知道张鉊怎么了。

突然,就在所有人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我张圣人脱下了身上外袍,端起一碗刚祭祀完的美酒,缓缓的倾泻到了地上。

与晶莹酒液同时滚落的,还有张圣人眼中突然冒出了一滴滴泪珠。

一众文臣武将都惊呆了,惊呼声中,纷纷茫然无措的单膝跪地。

张贤瑀以为是自己把皇帝老爹弄哭了,惶恐中五体投地的拜伏在地上浑身颤抖。

这时候就需要有个捧哏的,问一句‘丞相为何发笑?’

李昉就很适合这样的场合,他装作很疑惑的问了句,“圣人为何涕泪?此非王者姿态也!”

张鉊举着酒碗,先复述了一句陇西行中的一句,‘五千貂锦丧胡尘。’

接着声音转为悲切,看着李昉说道:“我所涕泪者,是因心中不忍也。此何止五千,这是足足七万我汉家儿郎啊!

就在此地,他们本可以回家,回到深闺梦里人的身边,却因为李广利的无耻,先汉世宗的昏聩,全部葬身此处。

军人,总有马革裹尸的时刻,但不能这么稀里糊涂,毫无荣耀的死在这荒郊野岭!”

众人这才知道,皇帝所哭,是千年前在这里战死的七万大汉好儿郎。

洒完了酒,张鉊拉起了身边章成和王全斌的手,深吸了一口气才对着他两以及面前将士说道。

“尔等日后都是要如同李广利这样统带十万大军的人,日后若是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张鉊也有年老昏聩的那一天。

请记住一定要把我汉家的好儿郎带回来,不要让他们白白死在这秋风苦雨中。

今日儿郎们都是见证,当着一千年前的先汉七万英灵的面,朕在此立誓。

至今日起,我大周兵将在外为国血战时,他的家眷一定是安全的。

就算家人犯罪,只要他能把我的好儿郎带回来,哪怕谋逆,朕也饶他一命,家眷从轻处理!”

这番话,这几滴眼泪,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是个朱允炆那种削减将士待遇,还要假惺惺说什么‘毋使朕有杀叔之名’这种宽面堂皇的话,来绑住将士手脚的皇帝来说。

将士们一定会在心里吐槽,‘你装你妈呢?’

但是轮到我绍明张圣人这种不但跟士兵同甘共苦,还舍得官职爵位、金银珠宝赏赐,自己就是从一个将虞侯登大位的皇帝口中说来,效果完全就不一样了。

没人会觉得张鉊是在作假,他们只会觉得皇帝确实是在为千年前,那被坑死的七万汉军将士伤心。

实际上张鉊也还真不是完全作假,肯定有表演的成分,但并不多。

我张圣人没穿越前,一票先汉军事将领中,就独独厌恶李广利和李陵这两坑货。

一个把数万将士的生命当做赌注,身为主帅,却满脑子的权力、钱财,没有哪怕一点点的气度与追求,自私自利到了极点。

一个毫无自知之明,嘴上没个把门的,什么五千步军直捣龙城,他自己最后倒是假模假样的‘被迫’投降活了下来,只可惜了跟随他的五千丹阳勇士。

自古皇帝涕泪,那可是不同寻常的事啊!

而张周一朝,经过张鉊几年的恢复文官风骨运动,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史官,是恢复的最快的。

一个咬着笔杆的中书省起居郎一溜烟小跑的靠近了山包,举着记录皇帝言行的小册子大书特书。

一边写还一边观察张鉊的表情,力求要要写的生动贴切。

不过很快,他就被涌过来的人浪给挤得连鞋都掉了,开什么玩笑,就他这小身板,怎么能跟身边的贼杀才们比。

兵将们围的紧紧的,好像后世那些疯狂追星的粉丝,被张鉊拉着手的王全斌第一个下跪,他伏地大哭,对张鉊说道。

“臣绝不会走到那一步,若是真有家眷谋逆犯上,不用圣人下令,臣亲自提刀大义灭亲。”

章成身着铠甲,于是单膝下跪,“先汉世宗皇帝虽然英雄,但长于宫廷,不知将士苦楚,行事未免操切。

有功就捧到天上,有过恨不得族灭,是以才有李广利这等不知体恤将士的大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