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这皇帝太狠毒了(第2/3页)

原来是被押着要去治理辽泽,这谁受得了!还不如跟述律平跑到大鲜卑山去渔猎游牧呢。

但两兄弟很快意识到,皇帝故意提马家是什么意思了,这是在威胁,赤裸裸的威胁,那可是满门抄斩啊!

张鉊看着这两兄弟表情,自然也知道治理辽泽这个事,是要拿命去干才能干好的。

而且张鉊的要求还很高,历史上辽朝中期开始,因为人口增多和中京辽阳府与南京析津府沟通不畅,也尝试着消灭辽泽。

但是他们的手段很粗糙,包括后面的金国也是,过于粗糙的围泽造田等,反而导致了西辽河流域的沙漠化。

遇到雨季就大水漫灌,遇到旱季就土壤沙漠化,差点把科尔沁沙地给整到辽宁来了。

所以,张鉊现在要的,不单单是消灭辽泽,还要尽可能有计划,相对合理的消灭辽泽。

这样的任务,除了拼命以外,还要执行的人有能力,跟愿意去干才行。

眼前的韩氏家族正处于人才爆棚的时期,三代人中,出了不少英杰,能力是没问题的。

所以,最后就要看他们会不会实心踏地的躯干,这当然也取决于张鉊。

好处给到位了,就不怕没人干。

张鉊招呼着脸色开始有点悲愤的韩家兄弟到跟前,指着地图上一条标注出来的道路说道。

“这是昔年大唐太宗文皇帝倾尽河北道府库,修建的一条便道。

此后历朝历代从辽阳府到锦州府再到北平府,多仰仗这一条便道沟通。

但这条路在渤海国末年时,就被破坏的很严重,幸得契丹人崛起之后,略作修补,是以至今仍然能发挥出一定作用。

朕的意思,是让两位韩卿家以这条便道核心,先向两边拓展,将小沼泽的水引入辽河,平整其地。

大沼泽则干脆深挖为湖,同时在西辽河、下辽河等主要河段加固两岸堤坝。

这样在水季,可以将辽河水引入湖中,辅以堤坝,控制住六七成水患。

同时,朕也会从江南调来适合沼泽地生长,耐涝的黄穰稻耕种。

朕还准备改西辽河的辽西州为辽西府,设辽西府尹兼辽西兵马督监一人。

在下辽河奉先军(盘锦、鞍山一带)成立辽宁府,设辽宁府府尹兼辽宁兵马督监一人。

此二府为直隶府,直接归中书省管辖,有专折密奏之权。”

张鉊仔细的讲述着,被逮住了韩家兄弟也只能耐着性子,心里七上八下的听着,越听韩匡嗣和韩匡美对望了一眼,知道皇帝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了。

这契丹国族几十万,加上渤海等,足足还有五六十万。

这么多人,他们的田地都被辽阳郡王夺走安置了中原来的汉民、东进的吐谷浑、诸党项百姓。

可以想象,等到五六十万原本的契丹国族回到辽东和辽西之后,哪怕刚开始感恩戴德,但不满定然也会随着时日逐渐积攒,总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而要是能把这些百姓组织起来,分区安置,然后让他们来开拓辽泽,一可以消耗他们的精力。

二可以让他们随时处于被监控的环境。

三则可以给他们希望,这辽泽土地平整下来之后,就会是这些百姓的生存之土。

四可以不让他们归乡,就不至于因为天天见到被霸占的家产,滋生怨恨。

好厉害的一石四鸟!不对应该叫做一鱼四吃,韩匡嗣和韩匡美又对望了一眼,他们心境同时发生了变化。

不是他们不害怕开拓辽泽的苦了,而是他们突然明白,对面的皇帝心机如此深,心思如此缜密,现在找上了他们韩家,那除非韩家也愿意像医巫闾山马家那样全家死光,不然就必须答应。

眼看韩家兄弟的神色缓和了下来,张鉊也点了点头。

果然是历史上能在契丹混的风生水起的人物,比起马家的马廷煦,更加的识时务,也没有因任务难度过大,而产生自暴自弃的绝望思想。

考察到这里,张鉊就可以给好处了,刚才不提,是想看看这两的承受能力,结果让我张圣人很满意。

“听闻汝四子德让,五子德威,聪明伶俐。特别是四子德让,熟读诗书,天资过人。

朕之八子贤载、五女祺宁正缺两个伴读玩伴,卿家要是愿意,可以让他们到神都伴读。”

韩匡嗣神色一震,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皇八子张贤载是皇后所出,乃是事实上的皇储替补,要是内定的皇太子张贤景有任何意外,极大可能皇太子之位就是张贤载的。

皇五女张祺宁就更不得了,她是皇帝元从心腹、患难之交贵妃曹三娘子延鼐所生。

这位贵妃老蚌生珠,历经磨难才生下这么一个女儿,因此极为得宠,刚满五岁就获封陈国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