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旧日遗留与新的时代(第2/2页)

康三郎也对着周围百十位本家团团一揖,“各位族亲,康三郎不说多的,只要某家积功上去了,日后谁家出了健勇的后生,某也会像今日这样把他推上去,壮大我康家。”

听到耆老和康三郎父子都这么表态了,族亲们也纷纷点头应承,齐齐的一叉手,老人小孩,丁壮健妇们都看着康三郎。

“愿随三郎一起杀敌,康家的前途,就拜托三郎了!”

吼叫声中,族长带着老弱妇孺开始往山上的寺庙中跑去,那里勉强可以坚守躲避盗贼。

其余人则浩浩荡荡的跟在康三郎马后,一起往沿河堡杀去。

而且不止康家堡这一处,整个沿河堡所辖乡里,不断有丁壮聚集了起来。

这就是均田的好处,人人有恒产,人人有向上立功的心思。

除了他们以外,凡是看到了狼烟的各个巡检司,也立刻都开始了调集丁壮和兵丁。

沿河堡,鲜血染红了堡墙,来进攻的人,正是赵在礼和刘继勋这两原后晋河北节度使,招揽起来的三四百人。

其中一半是两人控制的部曲,另一半是他们四处招揽的银枪效节都留存。

当年张鉊与刘知远在河北决战之前,大量的魏州牙兵也就是银枪效节都的余脉,选择了跟随刘知远。

当时虽然刘知远看着要势弱一些,但刘知远遵循的是二百年以来约定俗成的玩法,张鉊则是挑明车马,要终结武夫割据局面的。

所以很多凶心性难改的牙兵,都选择了投靠刘知远。

等到刘知远在邢州战败,这些人很多都跑到山上躲起来,本来已经穷途末路了。

但后来张鉊为了尽快恢复河北之地的生产生活,选择了打破坞堡释放人口,释放被豪族控制的奴仆,又招抚躲到山林和沼泽中的百姓出来耕种均田。

这种数十万人口的大解放中,朝廷实在没有那么多合格的官员来逐一清查,这些人也就借机隐藏了起来,直到现在被赵在礼等招募。

这些昔日河北牙兵的遗存,战斗力还是很高的,魏博牙兵啊!大唐乱了多少年,他们就凶猛了多少年,甚至是能决定梁晋大战的结局。

虽然现在奄奄一息,但也不是这沿河堡一百多人能抵挡的,堡中能打的不会超过二十人,特别是这种小规模战斗,银枪都更为擅长。

可是一打起来,形势就开始变化,因为赵在礼等没顺利拿下沿河堡,其实已经失败了。

他们的策略,是趁乱渡过黄河后,烧毁白马渡的浮桥,再南下到宋州一带响应北上的徐州武宁军。

从滑州到宋州商丘府,足足有上千里之多,这就要求他们闹出的声势不能太大。

特别是烧毁白马渡浮桥这个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一旦有人警觉,就不好烧了。

是以这个计划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悄无声息拿下沿河堡,然后用沿河堡巡检司的名义,去骗白马渡浮桥头的那一个队的滑州中卫卫所军。

但是现在,狼烟已经燃起来了,过不了多久,滑州中卫和附近的几个巡检司,立刻就会有兵赶来。

因此这些人攻打沿河堡时,还要时刻注意各处动静,又被提前阴死了好几人,士气低迷的不行。

而沿河堡一方,张巡检是龙舌沙州本家,哪怕被剁为肉泥也不会胆怯。

其余的长征健勇,就这些明里暗里的福利,就可以买他们的命,不!应该可以说能买他们全家的命了。

因此,一边三心二意,心惊胆战,一边是拼死抵抗,双方在一开始,士气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张巡检的横刀已经变成锯齿样,两臂膀酸疼也已经拉不动弓,身上的扎甲插满了箭杆,整个人如同刺猬一般。

算个老瞎子在内九个长征健勇已经阵亡了六人,剩下的也是个个带伤。

上百番上义从,起码也没了二三十人,还在张巡检身边的,不会超过五十人,剩余的则不知道是跑了,还是被压制到了其他地方。

但他们人虽然少,但是守着狼烟台,意志坚定,哪怕是凭着本能在反抗,但也没有一个人退缩。

赵在礼本就不是一个性情坚毅之辈,加之年龄又大,已经六十八岁了,战斗拖得越久,他就越慌。

眼见他们三四百人猛攻了沿河堡这么个巡检司堡,半个时辰都攻不下来,顿时心里就有了退却之意。

他甚至还想投降输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