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卷,都给我卷(第3/4页)

海三虾见兄长不反对,顿时就坚定很多,他看着远处不断去跟大王敬酒的侯伯子等大封爵,下定决心一般的回答道:

“每个府都有一定放弃封地的名额,放弃后会被收回去,但能得到一领甲作为补偿。

礼安君曾经陪陈国公长子在龙韬院学习过,他说倭国比咱们封的这些地方富的多,地方也大得多。

去了倭国,一个男爵能统治的户口比在朝鲜当子爵还多,某准备跟礼安君凑到一起,抱团去闯一闯。”

海大鱼想了想,礼安君应该是指尚州府的礼安县男,此人姓马,使得一手好枪棒,射术也很精湛。

好像听说确实是陈国公马昭远的亲随出身,弟弟跟着他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这几日你就在汉城别走,某卖五百石粮食和二十斤精盐凑点钱,给你和阿蟹买张好弓和一口好刀。”

海大鱼现在能为兄弟做的,也就是这些,说完不知道怎么的,他有点伤感,两个弟弟这么一走,肯定就很少再能见面了。

运气好去倭国做了大封臣,轻易不能离开封地。运气不好,那就得葬身鱼腹或者埋身他乡。

不过马上,一群同样腰间挂着金镶玉的子爵、男爵走了过来,约着让海大鱼一起去向大王敬酒。

海大鱼马上就想起自己大小也算是个贵族了,治下六千百姓,娇妻美若天仙,立刻又开心了起来,准备去给大王好好磕一个头。

……

清晨,慕容信长从剧烈的头痛中醒了过来,昨天差点没被下面的文官武将和勋贵们,给活活喝死。

听到了大王起床的声音,门外的宫人就鱼贯而入,身边的掌书记也带来了今天慕容信长需要批准的奏章明细。

在确立了他燕国大王的国大王爵位以后,原本慕容信长的辽阳郡王霸府就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完整的国体。

政事上以左右国相为首,下面同样设立六部,只不过六部官长只能是侍郎而不是尚书,同样也有大理寺和御史台。

军事方面则在全国设统管常备军、大府兵、封臣军的中尉各一人校尉各两人,中尉和校尉,则直接归国王管辖。

今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有一个男爵,七十六个巡检使请求更易爵位。

所谓的更易爵位只是比较好听的说法,实际上是嫌弃现在的爵位小了,想要跟着他去倭国。

慕容信长很满意现在的这股子士气,而且他并不拒绝下面的封臣放弃爵位。

因为通过这些年的信息收集,慕容信长已经知道,现在的倭国地盘虽然比高丽大,人口比高利多,但也相对更加分散。

且倭国军队的装备更差,还处在用竹甲,拿破铁刀的都是精兵的地步。

这种地方,不同于高丽全国大部分人口集中在靠西的几个平原上这种情况。

在高丽,只需要几场关键性的决战,消灭敌人占领他们的膏腴之地,就可以把一国打下来。

在倭国,由于人口更加分散和战斗力更低,需要的是少量精兵,比如一两百人重甲利刃小部队,不断在除了京都和奈良以外的地区反复清剿,彻底打服本地人。

所以慕容信长准备在倭国,把除了京都和奈良以外的地区都封出去,跟他去的个个都是大封臣,让他们团结起来镇压当地倭人的反抗。

那么这些不愿意在朝鲜当小封臣的野心家们,正是合适的人选。

批阅了一会奏报,新任右相韩匡图喜气洋洋的走了进来,“耶大王,律充容命人送来了礼单。

这些物资都是她在中原置办的,同时她愿意亲自出面,收揽最少两千战力不错的契丹人到燕国来,成为大王的忠臣勇将。”

耶律充容就是耶律阿不里,充容为九嫔之一,是耶律阿不里的封号。

而这位这么抢着巴结慕容信长的原因,就是平壤现在还是慕容信长在代管。

耶律阿不里儿子皇六子张贤炅,基本已经确定要被封到平壤来了。

所以现在平壤这片区域,才会被奇奇怪怪的称为乐浪郡,就是在为张贤炅长大之后被封为乐浪郡王做准备。

这也算是张鉊表示愿意让契丹人融入变成汉人的最重要表态。

慕容信长打开礼单一看,顿时满意的挑了挑眉毛。

耶律阿不里为他送上了粮食二十万石,铁十万斤,布六万匹,铁甲一百套,硬弓五百张,横刀五百口。

还承诺从现在起直到张贤炅成年,平壤的税收全部归慕容信长所有,并且以后,每年还会给慕容信长不少于三千贯的礼物。

唯一的要求,就是乐浪郡的治理官员,要用一些耶律阿不里从汉地招揽的人。

同时,耶律阿不里还透露了一个消息,慕容信长想要的三百户儒士,朝廷准备出两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