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信长之野望(第3/5页)

漫无目的的跑了快一个时辰,似乎哀嚎与呼喊都有些听不到,当然,那些让他们崩溃的铁骑,也好像没看见了。

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藤原实赖实在跑不动了,也不知道他跑到了什么地方,突然前面探路的上东门左兵卫传来了好消息。

有名将之称的从五位下、对马守、大宰府大监大藏春实已经在前面占住了一个山头,建立起了防御。

左大臣藤原实赖这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人几乎要瘫倒在地上了。

身边的藤原家甲士,则赶紧架着这倭国朝廷的实际控制者,往大藏春实所在的山头跑去。

……

人还是太少了,慕容信长有些扼腕叹息,天气和水土不服带来的减员太严重了。

这种减员不单体现在人身上,还体现在战马身上,这次五千精骑突袭所用的一万多匹战马,几乎已经是慕容信长能找出来的所有战马了。

而且由于突袭的时间已经属于傍晚,虽然大获全胜,但具体取得了多大的战果,慕容信长也不敢很是确定。

这一夜,对于突袭的胜利方和被突袭的一败涂地者,都是一个难熬的夜晚。

因为双方都要等到天明之后,胜利方才知道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战果,战败者也才能大概知道损失有多惨重。

终于等到了天明,慕容信长在淀川边的大本营中接到了战报。

好大儿兴奋地一跃而起,大笑着走出主帅大帐,看着外面挤满的参谋军官和近卫侍从大声喊道:“敌军已破,我大获全胜矣!”

顿时,欢呼声震天响起。

原来在昨晚的混乱之中,倭国左大臣藤原实赖所部约莫有万人上下,被堵在了大阪以西靠海的一个山头上,具体位置大约就在后世倭国西宫市市区附近。

之所以能确定是左大臣藤原实赖所在,是因为他们打出了左大臣的大旗,开始收揽附近的败兵前往汇聚。

另外还有四千余人被堵在了大阪西北的宝塚山上,为首者是倭国皇室,被称为六孙王的武藏守经基及其儿子满仲。

六孙王经基就是源经基,此时还名声不显,但历史上十年后他被赐姓源,将为臣籍后,那可是开创了清河源氏,这个在日本历史上声名显赫家族的。

至于其他的倭军,昨日傍晚的大突袭引发了整体崩溃,被阵斩三千多人,自相践踏死伤者上万。

还有万余逃散的到处都是,现在还成建制的,也就是西宫和宝塚这两群了。

赫连海龙正好回来护卫慕容信长,听到倭人还在西宫竖起大旗招揽败兵,立刻就请命前去击破。

慕容信长思考了一小下,立刻就摆手拒绝了,“不急,让他把人聚拢过来,省的我们去找了。”

……

西宫,可以说到了这一刻,藤原实赖才觉得问题大条了,昨天燕贼骑兵的冲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阴影。

而到了此时,这位左大臣也终于放下了一切不现实的幻想,将军权全部下放给了对马守大藏春实。

并且向外颁布制令,宣布立功的武士可以如同承平天庆勋功者,也就是大藏春实和已经战死的藤原秀乡那样,升到国守的高位。

但这一切,似乎来的都有点迟了,自白江口之后,荒废了快三百年的武备,不可能是几道律令就可以原地振兴起来的。

午时,大藏春实在西宫终于收揽到了一万六七千人,并且找到了没被燕贼骑兵烧毁的部分粮草,就在原地煮了一顿饭食。

藤原实赖的脸上多多少少出现了一些喜色,不通兵事的人就是这样,看着周围人一多,吃饱了饭看起来好像没那么落魄,就以为安全有了保障。

只有大藏春实等有实战经验的将官还阴沉着脸,这些倭国武士们商议了一下,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燕贼骑兵既然能打出这么高效的突击,那就不会这么粗心的让他们在西宫稳住阵脚。

唯一的解释,就是燕贼故意让他们汇聚到一起,然后聚而歼之。

此时,西宫的倭军中还有藤原家武士一千人,大藏春实武士部曲二百人,其余各地武士、勇士两千余人。

装备有挂甲四百余套、竹片甲一千套上下、毛抜太刀千余把、弓两千余张、铁矛两千余根、木矛竹弓无算,勉强还能一战。

于是在大藏春实的安排下,倭军开始在他们所在的小山头挖掘陷坑,打造拒马,意图消耗燕贼的骑兵优势。

同时不断派出信使往四方而去,希望能收集到更多的军队,特别是通知神户的小野好古和大阪城中的橘远保这两万人。

而慕容信长对此的评价是—‘太弱了!’

好大儿摇了摇头,对周围将士们说道:“倭国武备荒驰以至于此,三百万民的大国,兵将还比不上昔年贺川的泾渭乱兵和定难军李家,我等日后治理此间地方,要以此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