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这是大理,还是大宋啊!(第3/4页)

这别人的话,郭荣可以当耳边风,但章飞不行。

他娶了孟昶兄长孟贻邺的女儿,还假扮过天子宠妃赵蓉娘的舅父,且现在已经以假成真,赵蓉娘见了章飞都是规规矩矩口称‘拜见舅父’的。

其兄章成更是天子最信任的大将,还是这几十年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从被称为四鹰犬的蛮熊、顿珠、琼热多金、王通信四人中,挤进圣人身边的。

雄厚的背景加上过人的能力,哪怕是郭荣也必须要尊重章飞的意见,从而达到了两人的完美互补。

有这样的两个人,在南溪府(宜宾)一呆就是足足四年,段思聪这么个喜奢侈、好游乐的权三代怎么可能算计的过这两人。

于是在这四年时间中,郭荣成功让乌蒙山脉北面所有的部落放下了戒心,然后把他们一网打尽,最后再组织了起来,连乌蒙城(昭通)都被拿下了。

所以现在大理还能守的,不是全部乌蒙山脉,而是仅仅靠着善阐府(昆明)的这一小片乌蒙山脉。

可这片山脉,并不是居高临下的险关,反而高处在对面,地利优势几乎可以说损失殆尽。

此时,大理国只能沿着石城郡(曲靖)-长城郡(蒿明)-升麻城(寻甸)这一条并不算是很天险的山谷和坝子组成防御系统。

且这次,他们不敢把善阐府让出来了,原来可以在善阐府搞坚壁清野,那是因为朝廷大军很难通过乌蒙山来补给。

但是现在,乌蒙山的滇东黑爨三十七部中二十一部都归了朝廷,现在让出了善阐府,人家直接就能进来当坐地虎,那就麻烦了。

但这还不是最恐怖,最恐怖的是当大理国征发大军沿着这三城收缩防线之后,就等于将大部分乌蒙山山脉的控制权给交了出去。

他们在城中,周军在山林之中,周军可以轻易在高处眺望这三城的部署,观察大理军队动向,因此只需要少量军队在山林驻扎,就能做到完美的监控。

但大理军队不知道山林中的情况,不知道城外到底有多少周军,要是把军队撤走,那万一周军突然出现,根本来不及征召。

这就是刘晟所说段思聪死定了的原因,看似是大理军队把周军挡住,使其不能前进一步,但实际上是周军用少量军力,就把大理军队耗在前线不能动弹分毫。

现在看起来还能支撑,那是因为有大理国的国库在续命,可是这种代价是很大的,你不但要提供军粮,这五六万大军的家眷,也还得照顾。

他们在前线驻扎,后方家中农事全部靠老弱妇孺支撑,段思聪不拿出钱粮补贴或者减免田租赋税,军队搞不好都会哗变。

郭荣和章飞多贼啊!一看这种情况,立刻就命人在乌蒙山脉,就沿着大理军的对面修建山寨先做好防守。

再于高山之上大建瞭望用的木塔来眺望三城情况,并将手下一万五千大军和一万滇东二十一部番兵分成四部轮番修整。

这一对峙,足足就是十四个月,虽然确实有兵力太少无法正面进攻的原因,但更大的想法,就是为了消耗大理国力。

……

善阐府,拓东节度使署衙,大理王段思聪就驻跸在这里。

说起这个大理国,还跟北宋有亿点点相似。

开国皇帝段思平这个人,可以看做是一个西南赵匡胤,出身将门,交游广阔,武力超群,善于笼络人心,称得上一声雄才大略。

在段思平之前,南诏字自五代大王葛逻凤以来,大理国的实权,就一直被汉人掌握,当时南诏国内的清平官(宰相),基本都是由汉人出任。

这些汉人或是被掳掠来的,或是直接来投奔的,因为出色的能力,而被南诏王室委以重任,当然也有用汉人这种外来势力,压制本土领主的意思。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后,汉人清平官在南诏国内的权力急速壮大,从建立大长和国的郑买嗣,到被拥立大天兴国赵善政,再到被后来大义宁国扬干贞,基本都是汉人清平官家族出身。

而在这种情况下,出身白人(白族)段思平得罪了国王扬干贞,一直在被不停的迫害,逼不得已只能造反。

这期间,段思平审时度势,提出了‘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口号,这成功吸引了这片土地上饱受战乱、动乱人的支持。

因此只用不到八年时间,段思平就成功推翻了大义宁,并把疆域恢复到了南诏鼎盛时期。

不过,没等段思平把国内的问题彻底解决,就跟赵匡胤一样突然撒手西归,随后段思平的儿子段思英继位。

但这时候,大理赵光义段思良出现了,这位段思平的二弟迅速把侄子赶下了台,逼得侄子落发为僧。

可怜的段思英,前后加起来只当了十一个月的王,就只能黯然遁入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