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蜀身毒道(第3/4页)

而此时的阳苴咩城及周围城镇,还处于一个权力真空之中,因为国王段思聪,清平官高方等都已经去往善阐府了,这就使得锦衣亲卫可以从容收买和渗透。

更重要的是,有了阿吒力派中上层僧官的悄悄支持,这个计划,可以得到更完美的实施。

于是,阳苴咩城的百姓,在黑暗的光线中,第一次非常便宜的买到了相当多的食盐。

每家每户都把自己能拿出来的钱(贝币),都换成了装满了所有瓶瓶罐罐的宝贵食盐。

同时,从寺庙和其他途径得到大量廉价盐然后售卖出去的大族、马帮豪商们,也赚取了大量的钱财。

只不过,他们得到的这些钱财,全部都是贝币。

然而七八天后,惊悚的一幕就来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如同海啸一般的稍劣质贝币,铺天盖地的涌入了阳苴咩城。

更有不知道哪里来的人,用这些贝币疯狂的购买生活必须的米粮。

三天之内,他们就将阳苴咩城的粮店扫了个精光,开始还有地方大族趁机售卖陈粮,但是卖着卖着,他们发现对方的贝币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多到他们都有些心慌。

市场上的粮价,开始呼啸着就往高点奔去,而百姓们刚刚买了大量的盐,基本都没留多少买粮的钱,但粮价已经飙升到了他们看不懂的地步。

原本能买十天粮的钱,现在只能买到一顿,恐慌开始四处蔓延,迅速从小门小户冲击到了大量的大族豪商。

所有人的财产,都在经历莫名其妙的贬值,只分是贬的多与少。

十天之后,阳苴咩城已经没人敢收贝币了。

而恢复到以物易物之后,囤积了粮食的大族,竟然给出了一斤盐换两斤粮这种近乎抢劫的价格。

于是,沸腾的民情,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开始扩大,阳苴咩城及周边城镇,很快就开始出现了抢米的风波。

段思聪心急火燎的赶回了阳苴咩城,他想动用官仓来平抑粮价。

虽然官仓的里的粮食,基本只够军队再支撑个大半年,要是放出去,军队可就麻烦了,但段思聪没得选择。

要是现在粮价压不下去,乱子马上就要起来,等不到军队闹事,阳苴咩城就要出事。

可他这边还没开始放粮,消息竟然就传到了前线军中,军中本就不满长期应征,迅速开始传的满营风雨,身在前线的高方,只能派快马回到阳苴咩城阻止段思聪放粮。

救得了军人就救不了百姓,救了百姓,军队就很可能要哗变。

而且这也撑不了多久,一旦士兵和军官的家属开始写信哭诉,军心士气就不能再用了。

现在,两个选择摆在了高方的面前。

要么派兵回阳苴咩城实行军管,查清楚谁在后面搞事,可是这么一来,前线就有可能支撑不住。

要么,就像董三廓说的那样,趁着周国还未增兵,也趁军心士气还没崩溃,做一锤子买卖-攻打城外乌蒙山中的周军砦堡。

……

绍明八年,公约953年,七月底,大理国实际掌权者,清平官高方大飨士卒,随后封官许愿,抽掉三城之军共四万五千人集中到长城郡(蒿明)。

他们打起旗鼓,顺牛栏江而下,急攻乌蒙山外周军辎重重地小城阿旺。

高方还是有点水准的,知道去仰攻郭荣修建好的砦堡,无疑是去送死。

而他出其不意顺水急攻周军辎重之地,说不定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只要摧毁了周军的辎重后方,他们在乌蒙山就待不下去了。

这还确实打了郭荣一个措手不及,虽然周军在山上眺望到了大理军队的频繁调动,也知道方向是长城郡。

但是郭荣确实没想到高方的胆子这么大,赌性这么强,他不来强攻乌蒙山,而是出牛栏江直捣阿旺。

不过,郭荣究竟还是历史上的雄才大略之主,虽然他没想到高方这么莽,但对阿旺的防御建设一直没停下。

八月中,大理军队到达阿旺城外,只休息了一晚就水陆两面开始夹攻这座小城。

只是原本阿旺城矮小的栅栏在这一年多中被周军变成了土墙,守备的周军不是高方推算的一千,而是足足三千。

双方血战一天,大理军队毫无进展,反而死伤颇重,而且也合该高方倒霉,他率军围攻阿旺城不到两天,另一支周军就迎面撞了过来。

这支周军,是慕容信长东征结束之后,张鉊特意命蛮熊张鉊忠和章成率领来增援的六千憾山都甲士。

大理军队一头撞上了这张周最精锐的部队,哪怕八倍于憾山都,但一交手立刻就被打的连连后退,蛮熊甚至亲自上阵挥舞陌刀砍杀。

而阿旺城的守备虞侯,正是蛮熊之子小黑熊张烈朝,他见父亲赶到还亲自上阵,顿时大受鼓舞,亲自率一千五百精兵从城中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