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欲得静海军,先定大理国(第2/4页)

至于滇北的会昌都督府就是后世的西昌,郭荣说的一部分具体就是西昌市和攀枝花市这两块地盘。

这地方确实是南诏和大唐的争夺焦点,也是大理北面的关键门户,重要性不亚于汉中对蜀中的意义。

放弃此地,一方面表示张贤存这个儿臣国对张圣人是不设防的。

另一方面确实可以节省一大笔现在大理国出不起的封赏。

用会昌都督府的一部分土地,换取朝廷自己封赏这次出动的五万左右兵将,确实也很划算。

张贤存大喜,这个规划听着就很适合他的大理国啊!

不过他还有点不好意思,五六万兵将的封赏和日常消耗,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知道父亲会不会同意。

郭荣嘿嘿一笑,“圣人肯定会同意的,为了燕王东征,朝廷负担了超过七成的成本,对义子都如此,现在亲儿子要老子出个四五十万贯,圣人肯定会同意的。”

也对!张贤存狠狠的一点头,老头子为义兄慕容信长最少付出了四百万贯,把江南、江北的豪门都快榨干了,钱庄会为此发了两次银票,自己现在只要四十万贯,怎么也该给吧。

就在两人商议其余细节的时候,外面欢声雷动,张贤存立刻拉着郭荣的手,两人几乎是从殿中狂奔了出去。

大理王宫建于苍山南麓,可以俯瞰整个阳苴咩城,张贤存放眼望去,只见十余骑代表皇帝的银白金日月大旗正在赶来,大旗还随着急速奔驰带来的狂风不停飘扬。

鼓声、欢呼声将整个阳苴咩城的兵将都吸引了过来,在万众期待的眼神中,提前到来的信使高声向张贤存通报:

朝廷晋封开府滇国公张贤存为王爵,定国号为楚,称楚国大王,开霸府三司,赐名为鍠。

……

关于张贤存的国号,张鉊其实是思考了很久的,可以用的国号就只有庄蹻的滇王,皮逻阁从唐玄宗那里得到的云南王,以及勉强能扯上关系的楚王。

这其中滇王实在是不好听,又不属于周天子所封百国之一,且还隐隐含着一点边荒蛮王的意味。

云南王这个王号,一来是两字王号,不符合中原传统一字王最尊贵的传统,而来割据独立的意味太强了。

选来选去,唯有楚王这个称号最为合适。

楚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历来在最好的王号中都要算很霸气的那种。

此外白族有庄蹻王滇,他们是庄蹻后裔的传说,而庄蹻勉强可以算得上是楚国王室的边缘成员。

而且在春秋时期,敢霸气说出‘我蛮夷也!’的楚国,实际上在南方是承担着周王朝这么一个角色的。

中国历史上对于中原以南的开发,就是从楚国开始的。

他们当时虽然能说出我蛮夷也这句话,但实际上是被中原诸国嘲笑后,为了现实利益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但楚国上下在心里,是绝对不愿认为自己是蛮夷的,相反他们向当时长江以南摆出的,是一个来自中原的文明大国之面孔。

在当时的楚国,虽然你是个来自山林中的蛮夷,但只要你认同楚王为君,学习楚国的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愿意派质子到郢都,那他们就当你是楚人,实力大的话,还能把你吸纳进楚国贵族的范畴。

这造成了楚国宗室和贵族的成分和来源极其复杂,也造成了楚国虽大但始终无法将广袤的国土聚拢形成合力,给人一种大而不强的虚胖感。

但对于后世,楚国这种策略的贡献极大,基因调查显示,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很多自认是汉人的当地大族豪门,大多都是从楚国王室贵族中分裂出去的,这给中原王朝制造了一大堆的宣称和较强的向心力。

庄蹻的母系祖上,就很有可能是来自云贵地区的当地大族,被融进了楚国之中,所以他才能明确的知道大理地区物产丰富足以建功立业。

也才能知道沿途地理,能在那么快的时间,以当时的生产力,迅速打到大理一带。(纯属作者猜想,不保真,看看就好。)

所以现在,张鉊给张贤存敕封国号为楚,一可以拉拢当地势力最大的白人,二也算是一种传承。

而得到了楚王的王号后,张贤存也非常激动,他自然知道楚这个王号,饱含了多少张鉊的期待。

大宴群臣时,张贤存对亲自前来担任天使的和凝说道:“鍠者,先秦乃是君王召集勇士之钟鼓,始皇帝之后为钺之替代。

大人为燕王兄长赐名为钺,赐吾名鍠,拳拳期望跃然于字上。

请相公回报大家,楚藩上下一定会牢记开疆拓土、夏君夷民之职责。”

这就是父子之间的默契,张鉊只用了一个字,就让张贤存明白了他该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