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那就只能开战了(第2/4页)

左右街军是用城市市民进行一定训练组成。土军就是乡野间的农夫组成。

这两支军的战斗力,可以说约等于无,用来捕盗都只能抓些小毛贼。

更要命的是,南汉从开国皇帝刘(上龙下天)开始,就注意开科举取进士,用文官充当各州县的官长。

整个南汉的节度使,就只剩下了柳州静江军节度使和邕州(南宁)建武军家节度使,其余都被撤除。

这就是用文官镇守边关的致命弱点,从军制上来说,用文官之后,随着边境节镇的撤除,军力和防御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比如此时,原本韶州的节度使被撤,镇军遣散或并入禁军之后,包括韶州在内的以北广大区域,只有梅关上有三百镇军。

其余都是些团练军和垃圾左右街军,土军等,根本无法在梅关失守后,组织新的防御。

同时,文官在对于战事的警惕性上,也远远不如正规武将。

比如刘晟早在去年就要求韶州刺史加强防备,但韶州刺史认为,大周的攻击重点明显在桂林府那边,有漓江水运不利用,闲的蛋疼才来打梅关和韶关这样的天险。

而且这一旦加强防备,就表示要从民间征召丁壮,要供给从兴王府来的禁军之军需。

那所需的钱粮,很快就能把韶州这几年的积存耗光,还会造成武将地位上升。

所以他一直有些阳奉阴违,对于本该他负责的雄州防务推三阻四,对梅关的辎重补给也不上心。

这导致号称南粤第一关的梅关竟然只有三四百兵丁,雄州算上衙役也就是三五百人的规模,韶州这个北面门户,竟然只有一个团练指挥使带着七八百团练兵镇守。

诚然,文官中不乏文武双全或者对敌情有足够警惕者,但这种往往都是人杰,可遇而不可求,你不可能指望手下的文官,个个都有这个素质。

所以在文武搭配上面还是不应矫枉过正,专业的事,就该让专业的人去干。

……

韶州,惊慌之下,黄刺史自称要去召集兵马固守,但实际上他转入后堂后,直接带上两个心腹拔腿就跑。

署衙外的推官和团练军指挥使等了会才发现不对,冲进去一看,黄刺史早就没了身影。

但他们也不亏,黄刺史要跑,那是因为他是外地人,但推官和指挥使可是本地人。

现在黄刺史一个人跑了相当于扛下了所有的责任,他们无责一身轻,十分顺滑的就投降了已经进城的周军。

几乎与此同时,柳州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它是岭南西北的第一重镇,但以前柳州以北的马楚,本身只有六七十万人口,动员能力并不是很强。

且马楚和南汉的争夺区域多是在桂林府一带,柳州只是作为一个大后方存在,是以武备并不严整。

刘晟并不是什么英明之主,顶多也就能算一个中人之姿。

南汉朝廷也不是张周这种有枢密院,尚书省兵部,中书省鸾台这些,能够快速完成征调、集训和后勤等署衙的古典军事帝国。

不论是刘晟本人,还是南汉的朝廷,行政的效率都是很慢的。

哪怕马楚都已经没了四五年了,但南汉对北面的防御策略,还是几十年间形成的与马楚拉锯那一套。

但马楚只是一个顶多出兵两三万,不管兵将的训练、装备和士气都不如张周的割据小国,用对付马楚的体系来对付大周,自然是倒大霉的。

于是,瞿延庆亲率五千精骑到达的时候,南汉还在往柳州增兵。

南汉军的兵制,实际上跟北宋极度相似,都是采用的强干弱枝策略。

刘(上龙下天)、刘晟父子将最精锐的军队都编入禁军的六军十二卫,除此之外,就只有柳州的静江军和邕州的建武军有战斗力,其余地方上完全是靠团练军等混日子。

在拒绝张鉊命他到神都洛阳去请罪的诏令以后,刘晟就将禁军六军中左右龙骧军调到梧州防守。

在考虑到柳州位置重要只有静江军一个镇军守备之后,又将左龙骧军的前卫调往柳州加强防守。

结果,南汉左龙骧军前卫还没进柳州城,就被狂奔而来的瞿延庆给发现了。

瞿延庆当即命李遵率两千骑兵,猛冲柳州尚未来得及关闭的东门,他自己率三千骑去拦截还在北上的左龙骧军前卫。

南汉禁军一军是七千人左右,所有左龙骧军的前卫也就是三千五百人上下,加上民夫不会超过五千人。

虽然他们战斗力相对较强,但比起张周的左羽林卫风火突骑营这种超级精锐,就差的太多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在行军的时候突然被袭击的,岭南的骑兵更是少的可怜,哨骑才发出警报,瞿延庆带着赵金刚奴、范长弓等就突然冲进了南汉军的侧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