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万里破敌张贤太(第2/5页)

第二个是蓬莱行省中的蓬台直隶府,官长是权摄蓬莱岛钱粮军政事兼蓬台府尹。

这个职位还是张贤瑀从蓬台离任后建议设立的,主要不是为了控制蓬莱岛(九州岛)。

而是为了让原属倭国的蓬莱、朝日两行省的人知道,头顶上还是有个朝廷的,他们现在是中原朝廷的一部分了。

第三个就是宁远直隶府了,官长为持节督抚宁远钱粮军政诸事,简称宁远总督。

同时与其他两个直隶不一样,宁远总督是由皇帝直接任命,是不经过尚书省吏部的。

说白了,宁远就是一个皇室私人领地,同时还兼具着为夏君夷民提供血包的功能。

比如现在宁远囤积的数百万石粮食,数十万支箭杆,以及龙韬院联合天工院在这里开始的兵工厂,都是为未来西征准备的。

是以,每一任宁远总督都是皇室最信任的亲信,甚至就是皇室自己人。

张贤瑀在宁远呆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他可没闲着,现在河中行省情况复杂,特别是自己人几股势力之间的互相争斗,使得张贤瑀必须要先冷静分析出结果后,再有所行动。

要知道这些人中,哪怕是最边角料的定海大公鲁三郎,那也是东归派的人。

其余白从信不但是元从派,还是元从派中排位第二的功勋元老。

李从德就更不用说了,于阗李家劳苦功高,与张家、曹家乃至整个归义军都有极深的牵扯,更完成了张周的第一轮天使风投。

郭婤儿呢,这个女人不简单不说,她还跟萨曼波斯内的激进派和六法宗在河中的激进派牵扯很深,轻易不能乱动的。

这一切导致了张贤瑀面对他们,是不能使用武力的,如何解决各自需求,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完全考验的是张贤瑀的个人能力与政治智慧。

浩瀚如烟的各种文档,包括锦衣亲卫密探这十余年来的记录,出身龙韬院但已经在河中扎下根的先行者汇报,官方的文档、文书,民间的传闻,商人的记述,朝廷官员的见闻等等。

林林总总都需要张贤瑀在短时间内,从这里面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这就是能力,这些记录,可不是后世你看到的,下属精心做好,条理清晰,还有图片和表格的文档。

而是一大堆写在各种粗糙纸张、羊皮甚至是白木板上,相当简洁的文言文式记录。

且当中还有很多无用信息,需要你去甄别和取舍。

一般人看到这些,脑子直接就会宕机,CPU都得冒烟,但张贤瑀只花了五天时间,就把这个给理清出来了。

先看白从信这,这位元从大将一直在闹腾,实际上是出于焦虑。

因为他的郑藩国,虽然占据了河中包括石国城和白水城在内的富庶之地,但实际上国土面积并不大。

只有宁远的三分之二多一点,大概跟汉中盆地差不多大,这点面积中有民五十几万,其中算是汉民的就有十五六万。

除此之外他白从信还有一万多原本的龟兹族人,也就是历史上的黄头回鹘,郑藩国的封臣大大小小也有上千人。

这就导致郑藩国面积不大,人口虽然有五十几万,但当老爷的人还是多了点,以至于众人可以富贵,但又不能太富贵。

至于继续向外扩张,白从信西面是鲁三郎的定海大公国,北面是虎广为女婿控制的宋藩国,东面是他不能动的宁远直隶府,西南是萨曼波斯,东南是占据撒马尔罕的金藩国。

他妈的,这算是完全把郑藩国的未来,给四面围堵堵死了啊,未来已经完全能看到头了。

而当初为了打赢第四次石国城之战,白从信开出了极高的赏格。

战后为了安置族人,又不能不兑现承诺,那就只能压缩王族控制的土地。

在如今全天下已经形成的燕、楚、宋、郑诸藩国中,郑藩是王室占有土地和其他财富以及人口最少的蕃国,甚至都比不过鲁三郎的定海大公,以及农民富的日南君侯。

这怎么让白从信不急嘛,他现在就跟郭子仪一样,有七个儿子八个女儿,孙子、孙女已经二十多个了,日后还会越来越多。

郑藩王室能掌控的财货、土地和人口根本就不够分。

就这么一直下去的话,只要他一死,不出二十年,郑藩就要内乱,还是大大的内乱,白从信没法不急啊!

他急的头发都快掉光了,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只能想法去蚕食李从德的金藩和萨曼波斯,能搞一点是一点。

而金藩国呢,张贤瑀一条条的理出来了,这金藩地位不同寻常,于阗在朝廷之内,安稳又富裕,还是祖地。

现在一朝移藩到了康居(撒马尔罕),治下百姓不愿意接受金藩的统治,不断往临近的安息(布哈拉)、东安、解苏(杜尚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