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迟来的宿命对决(中)(第2/5页)

而此时,张贤瑀还不知道阿杜德·道莱已经来到他南边的伊斯法罕,主要注意力仍然放在了拉伊以及西面的巴格达。

拉伊(德黑兰)虽然在后世成了伊朗的首都,但在此时,它并不算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地位远在伊斯法罕和设拉子之下。

如果不是现在布韦希王朝为了争夺波斯,它根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驻军。

那么也可以反过来说,拉伊就是一座纯粹的军事堡垒。

这座城市对于从河中来联军意义很大,因为打下了拉伊之后,联军就有了进军巴格达所在的两河流域之桥头堡。

但对于布韦希王朝来说,就有些很微妙了,拉伊的位置,在此时的波斯其实很尴尬,它一不能庇护东面富庶的呼罗珊地区,二无法影响南面更富庶的伊斯法罕和设拉子。

可你要是不守,敌人一旦夺取,却可以成为插入两河流域的桥头堡。

是以乾元四年,公元963年二月初十,勉强征召了一些军队的阿杜德·道莱,就急不可耐的亲提四万近卫军,神战者六七万,号称二十万,开始北上救援拉伊城。

而此时,河中诸夏联军也刚刚在拉伊城下安营扎寨,攻城战刚刚拉开了一个序幕,才热热身而已。

然后,负责辎重安全的后路军,就猛地撞上了自伊斯法罕来的大食军。

山呼海啸的喊杀声传来,出身耶覩刮万户的达理底指挥着百余兵丁,被围困在一个山包上,正在拼命抵抗。

他是最倒霉的,由于整个联军上下,都没预料到阿杜德·道莱竟然不在巴格达,而是在南边的设拉子。

因此根本想不到大食军能来的这么快,再加上前几批物资输送都没遇到任何危险,从而导致了上下的麻痹。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达理底押送的两万民夫,一千多匹骡马,十余万石粮食不是在路途中被突然堵住,而是被堵在了一个被联军叫做左翼甲三堡的小型军需物资转运站。

达理底放眼望去,身着青黑色外袍的大食甲士,正排着整齐的队列,不慌不忙的向着他所在的山包挺进,远远看去,旌旗林立,耳边尽是胡鼓一阵阵地敲响。

达理底知道,这些大食人并不急着杀死他们,而是务求稳妥把他们围困在这个小山包,不让他们冲出去。

因为达理底是受甲三堡镇守使曾正委托,冲出去向拉伊城下大军示警的。

而大食人不用想,是想封锁消息,等他们攻下甲三堡,从容布置陷阱掐断大军后路,因此不求全部杀死而力求稳妥。

安思存摘下头上的铁胄,抹了一把大冬天累出来的冷汗,他叹息了一声,‘是褔不用求,是祸躲不过啊!’

十五年前,他跟随郑国大王白从信攻陷石国城后,就在改名为新郑王城的石国城扎下了根。

他分到了一套足足有四十余间房子的大宅,做到了郑藩左卫的将虞侯,妻妾一共八个,个个姿容秀丽,城外还有两千多亩的良田,佃给十七户土著佃农耕种。

可以说,在汉地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他快快活活过了十五年,且非常安稳。

哪怕是第四次石国城之战,他护卫着白从信在河阳镇被围几个月,都没有现在这么危险。

因为彼时他确信波斯军奈何不得他们,但是现在,他们一百多人被数千大食军,外围很可能还有数万大食军围在了这座小山包。

大食人击不败大军,但是杀了他们这百余人还是很轻松的。

安思存咬了咬牙,娇妻幼子的容貌在他眼前一闪而过,但这更让他坚定了决心。

身处异域、夏君夷民,只有坚持没有退缩的余地,他找上了达理底。

“达百户,你挑选十个人,现在就休息,等着凌晨冲出去,去向都部署报信。”

达理底看了这个长着一副粟特人相貌,但是却坚称自己是汉人的郑藩小军官一眼,沉默的点了点头。

大食人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的战斗力,冲出去十几个人是可以,但其余人恐怕就得战死在这了。

安思存抽出自己随身的长匕首,这把长匕首用天工院精钢打造,剑刃寒光闪闪,深深血槽看着就渗人。

这玩意在河中可是好东西,不但可以削肉吃,还能用来破开河中蛮夷那些烂甲,只要扑过去,几个捅刺就能干掉一个敌人,是安思存的从不离身的神兵宝刃。

留恋的抚摸了几下之后,安思存连着镶金嵌玉的刀鞘,把这把神兵宝刃一起交给了身后他最看重的队正,来自万历城迎春堡的陈三郎。

“三郎,此刀给你,我那两个新收的侍妾,你可以选一个,但肖哥儿年龄还小,你帮着照看一下。

告诉曾正曾大哥,老子家产他一定要给守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