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2/7页)

赵淳也因此心情大好,命仆妇去市场上买二斤肉,挽起袖子扎起围裙,让赵盼去叫怀安来,他要炖肉。

一年难得吃这么几回肉,赵婶婶看着院里一筐新鲜的藕说:“不如炸耦合。”

于是怀安一来,便吃上了金黄酥脆的炸耦合。

……

几乎与怀安前后脚,两个衣衫褴褛的小少年来到沈宅门口。

门房细问之下,才知道是家里太太娘家的堂侄孙,叫陈甍,另一个是他的书童。

门房一刻也不敢耽搁,忙去禀告李环,李环又往内宅传话。

陈家的亲戚,甭管远近,自然没人敢怠慢,因此少年等了不到半盏茶工夫,就被人引着直接进了内宅。

沈聿正陪着太太说话,听说有位小表侄来了,自然也要见一见。

陈氏对沈聿道:“甍儿是你堂舅的独孙,你还有印象吗?”

沈聿似乎有些印象,只是堂舅一家早已分支出去,定居邻县,他又一直在外考试做官,很少与亲戚走动,因此记不太清了。

“这孩子据说很有出息,他……”陈氏话音未落,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少年进来,顿时呆住了。这是她的侄儿?怎么像个乞儿?

陈甍浑浑噩噩的朝陈氏和沈聿行礼:“姑祖母,表叔。”

陈氏错愕的站起身来,沈聿也跟着站起来。

陈氏上前拉着少年的手:“孩子,跟祖母说,出什么事啦?”

陈甍双目呆滞,好半晌,才挤出一句话:“倭寇……好多好多的倭寇,我爹娘,还有祖父,还有……”

说到这里,他已泣不成声:“他们都……都被倭寇……”

四下骇然。

……

县衙内宅,仍是笑语晏晏。

“婶婶的手艺可真好,比宴德楼的大厨还好。”怀安从不吝啬赞美,尤其是在吃的方面。

吴氏露出腼腆的笑意。

“好吃就多吃几个,今年的藕汁水足,还是赵盼跟着你赵伯伯去挖回来的呢。”赵老太太道。

“挖藕,”怀安的眼睛亮晶晶的,“这么有趣的事你不叫我?!”

赵盼很正经的摇头,表示这并不有趣,还是现成的吃起来更香。

仆妇到堂屋里来禀一声事,说魏县丞在二堂,有急事求见堂尊。赵淳请母亲慢用,自己去了二堂。

怀安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仍围着老太太和赵婶婶叽叽喳喳的讲笑话。

他先是一本正经的说:“挖藕是很让人惊讶的一件事。”

“为什么呢?”老太太反问。

“因为——”怀安表情夸张:“哇哦!”

这个笑话简直比初冬的天气还冷,可怀安的表情可爱滑稽,反倒逗乐了桌上的人,连妞妞都忍不住咯咯咯的笑。

饭后,仆妇又端上一盆新鲜的菱角。

怀安从随身的挎包里翻出两盒药丸,对赵婶婶说:“婶婶,这是我们家常备的跌打丸,您把它用酒化开敷在手上,就能治好您的伤筋病。”

沈家世代从军,这跌打丸确实是祖传配方,沈聿那天调制的药酒就是用它化开的,怀安亲测有效,出门前特意讨了两盒带来。

“安哥儿真是有心了。”老太太道。

吴氏刚要道谢,忽听院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竟是赵淳带着沈聿进来了。

沈聿素色的衣衫外裹了一袭深青色的毳衣斗篷,面目凝重,带进一室冷气,只在门口停住了脚步。

见外男入内,吴氏慌忙起身,打算避进内室。

“你等一等。”赵淳叫住了她。

怀安也错愕的站起来,老爹怎么来了?

沈聿上前给老太太行了个礼:“老夫人。”

老太太也起身:“这位是……”

“这是沈学士,我给母亲提起过的。”赵淳话音虽恭敬,但语速很快。

“原来是沈翰林。”老太太道:“老身有礼了。”

“母亲,外头出了点事,已下令戒严了,您待在家里不要出门。”又转向妻子道:“怀安也留在这儿,照看好他,也照顾好母亲和孩子们。”

吴氏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有唯唯应是。

沈聿蹲下身来,帮儿子抚平衣服上的褶皱,对吴氏道:“辛苦夫人和老夫人了。”

“沈翰林言重了。”吴氏忙道。

老太太也说:“怀安在我们家和盼儿是一样的,你自去办事,不用担心。”

沈聿又施一礼,才对怀安道:“要听婶婶的话,爹早早过来接你。”

怀安一头雾水的点了点头,看他们火急火燎的样子,也没来得及问老爹要去哪里,为什么不先送他回家。

待二人阔步离开,老太太使人去前面问话,才得知一个惊天的消息——倭寇大举登陆,邻县知县周恒殉难。

邻县城破,下一个就是安江。

倭寇大举登陆,在沿海县烧杀抢掠,眼看即将进犯安江。赵知县下令关闭城门,迅速召集百户所官兵、衙役杂隶、乡兵义勇登城,以备御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