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第2/3页)

“烧了?那赵淳随着弹章一起送进都察院的一箱卷宗又是什么?”沈聿问。

“那才是正本。”谢彦开道:“赵淳送到我那里的是抄本,防的就是有人铤而走险,毁灭证据,谁成想他们如此丧心病狂。”

“赵淳在平江府三年,表面与当地士绅相安无事,实则暗中收集他们的罪证,郑家是平江府最大的世家,因为郑阁老在朝,也成了清田均赋的最大阻碍,整个平江府只知有郑家,不知有朝廷。赵淳是真的忍无可忍,上书揭发了郑家,又因朝廷拖而不决,才怒而弹劾陛下、百官。”

赵淳是个十足的狠人,狠起来不顾妻儿老小、身家性命。也正因为豁得出去,才能治得了郑家。

“不过这样一来,赵淳反倒安全了,郑阁老因他致仕,郑家即便恨的咬牙切齿也不敢动他。”谢彦开道:“不过,让郑阁老致仕不是目的,让郑家配合退田清丈才是目的,赵淳不会善罢甘休,郑家也不会言听计从。平江府有得热闹了。”

……

从谢府出来,怀安跳上马车,长长长长的出了口气:“憋死我了。”

沈聿笑道:“一会儿不让你说话就憋死了,平时大讲时一坐一个时辰,怎么办呢?”

“大讲时说的也不是我呀。”怀安道:“爹,我表现的还行吧?中秋可以玩儿三天吧?”

沈聿看着那双清澈的目光,叹了口气:“怎么就是长不大呢?”

“什么长不大?”

“你知道今天是来干什么的吗?”

“跟谢伯伯叙旧啊。”怀安道:“还有听他讲平江府的事。”

沈聿:“……”

“您不会想反悔吧?!”怀安一脸戒备:“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沈聿有种对牛弹琴的感觉,捂着生疼的额头:“玩去玩去,别带着芃姐儿乱跑。”

“谢谢爹!”

马车驶进南水关胡同,怀安跳下马车,却见顾同和怀薇也从外面回来,身后的小厮手里提着大包小包。

“姐夫马上要考试了,怎么还有时间出门闲逛?”怀安问。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嘛。”怀薇道:“再说也确实有值得庆祝的事,我们去九味坊叫了一桌席面,晚上在席上宣布一个好消息。”

怀安看看红光满面的姐姐,与有荣焉的姐夫,猜测道:“姐姐的《字海》编好了,对吗?”

怀薇笑道:“你也太没意思了,一会儿装作不知道,听到没?”

怀安点点头,跟着姐姐去了二房,观瞻《字海》的诞生。

全书共十三卷,收录了三万多字,以比划排序,每个字都标注了音韵、意旨,通俗易懂,明了适用。

“姐,等这本书刊印出来,你就是流芳百世的才女啦!”怀安道。

“乱说。”怀薇坐下来,啜了口菊花茶:“八字还没一撇呢。”

“你忘了弟弟是做什么的啦,我来帮你画那一撇。”怀安道:“我要让《字海》大行天下!”

怀薇笑道:“晚上我可得跟你多喝几杯。”

不仅仅是怀安,全家都很高兴,早就知道怀薇在编书,但具体是什么书,她不肯说,她的“死党”们也不肯说。

《字海》在全家人手中传看,最高兴的莫过于沈聿,当不成才女她爹,就当才女她大伯,四舍五入也是一样的。

许听澜最务实,直接命人去外面放一挂鞭炮,全家八月领双俸。

季氏笑道:“不知道的还当她考了状元呢。”

许听澜道:“或许比考中状元更有意义呢。”

怀安深以为然。

这可是一本字典啊,而且从注音方法,到索引方法,都领先于目前的任何一本工具书,虽然比不过现代字典那样准确方便,但在当下,绝对是最通俗适用的一本。

等到《字海》风行坊间,深入乡闾,姐姐就名利双收了!

这一晚,怀安做梦都在数钱。

……

等不到中秋节,怀安就向监丞请假,他要去书坊开会,筹备《字海》的雕版刊印工作。

起先还是偷偷摸摸的,后来发现老爹几乎是默许的态度,也就越来越光明正大起来。

因为工作量巨大,要求又很高,怀安几乎要住在书坊里,好在喜娃差不多出师了,把郝师傅的本领学了大半,也能当个雕版师傅用了。

怀安重又招了两个机灵的学徒,给他们打下手。

就这样在书坊呆了三天,怀安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怎么这么安静,孩子们呢?”

“都送到学堂了。”孙大武道。

怀安又问:“女孩子呢?”

“也去学堂了!”孙大武有些得意的说:“附近胡同新开了一家私塾,塾师姓王,还是个童生呢,男女学童都收,女娃免束脩,只带一顿中饭即可旁听。”

“还有这好事?”怀安问。

孙大武道:“是啊,大丫在账房帮忙,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工钱还不少,他们都眼馋,把女娃们都送去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