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冷血人屠沈捕头!(第4/7页)

沈浪跟在二人身后,踏上一道开凿在崖壁上,坡度接近六十度,宽不过一尺有余的陡窄石阶,见前边二人轻功步法都是不弱,腿脚也格外利索,心说这俩家伙功夫也不弱,都是六品武者,咋就那么怂呢?

怎么一点练武之人的血气、胆魄都没有呢?

追风派挑这么两个怂货来看大门作门面,这门派看来也不咋地。

不过话又说回来……

刚开始听说我是神捕堂捕快时,这俩家伙虽然有点小惶恐,但还没有吓坏。

直到我再次报了一遍姓名,知道我叫沈浪之后,他俩才吓得魂不附体。

所以……

哥们儿如今在江湖上,居然有了这种只凭姓名,就能把六品武者给吓跪的威慑力了?

我好像也没做过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查办过什么不得了的大人物吧?

因为日常接触的层次太高,在沈浪心目中,至少也得有连云霄、紫衣人的水平,才能勉强算得上“大人物”。

其他人,都只是闲杂人等,做掉再多,也不值一提。

所以沈浪是真没把自己自瀛州时的一系列战绩放在心上。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战绩,在追风派这种地方门派看来,究竟有多么可怕——被他一夜之间干掉的那十八个有名号的京师黑市杀手,就有能耐在一夜之间,灭掉追风派满门。

若是将他去年明面上灭掉的那些人集合起来——不算连云霄、紫衣人等不便公开的战绩——更能轻轻松松灭掉两三个追风派。

总之沈浪的威名,暂时虽然还没有传遍整个东土,但至少在距离京师较近的地方,在那些消息灵通的江湖人心目中,他已经是个惹不起的“大人物”了。

而随着时间推移,关于他的传说,必将越传越广。

随着何、冯二人循石阶登山百余丈,前方豁然开朗,出现一块遍植雪松龙柏,有湖有溪,屋舍俨然的台地。

这块面积颇为广阔的山顶台地,就是追风派山门所在。

沈浪背着双手,随何、冯二人走在一条铺着石板的宽敞道路上,不时就能看到两边树林中,有腿上绑着铅块的少年男女彼此追逐,锻炼轻功、腿法。

还有一群十来岁的小孩,在一块位于林间空地的练功场上,在传功师傅监督下,哼哼哈嘿练着拳脚,打着基础。

见有生人过来,有小孩好奇地扭头来看,乱了拳架章法,立刻就被师傅拿藤条抽打,疼得眼泪汪汪。

见此情形,沈浪不禁笑道:

“追风派还挺兴旺的。”

何威陪着笑说道:

“地方小派,当不得沈捕头赞誉。”

“也不算小了。我来时打听过,追风派不计已经艺成下山的弟子,单是还在山门修行的弟子,大的小的加起来,也有四百多人了。”

说话时沈浪心里也在感慨:

像追风派这种已出师的弟子不计,尚在山门的就有四百多号人,每天都在聚众练武的民间组织,若是放在地球古代,早被官府高度警惕乃至打压剿杀了。

不过在东土大楚,这样的门派还真就不值一提。

莫说追风派了,就算是门徒上万,有三品高手坐镇的顶尖大派又如何?

真要敢闹出大乱子,都无需出动军队,神捕堂几十号人就能将之剿灭。

当然,那种能在大楚立足的顶尖大派,轻易也不会作乱。

他们背后都是有大靠山的。

关系说不得就能通到某个千年世家、累世门阀,乃至皇亲国戚,甚至皇家真人那边去。

少数顶尖大派的祖师爷们,甚至还曾追随楚太祖打过江山。

个别宗门甚至干脆就是打下江山之后,无心仕途的武将功臣,在楚太祖支持下建立的宗门。

燕天鹰曾说大楚皇族底蕴深不可测,像这种明面上只是武林门派的顶尖大派,有的就是皇族的底蕴之一。

不少拱卫皇宫的大内高手,就是出身这样的顶尖大派。

一路随意闲聊着,来到一座还算气派的大院正门前,何威告了声罪,着冯卫留在门前陪着沈浪,自己则进去通报。

追风派当代掌门名叫周鸿伟,今年四十出头,有武道四品中期修为,不过潜力差不多也耗尽了,有生之年运气好的话,最多也就能勉强修至四品大成。

沈浪到来时,周鸿伟周掌门正在跟派中长老们商议着二月初,招收弟子的章程。

追风派每三年招收一次弟子,其中大约两成弟子,是精挑细选的好苗子,真正为宗门传承武道培养的。

另外八成新弟子,都是收的有钱人家的儿女。

对天赋、根骨的要求就略低一档,主要是为了创收以及人脉而招收。

今年恰到了三年一度招收新弟子的时候,周掌门就觉着,可以再适当放宽一些招收弟子的标准,多招些有钱人家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