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冤大头(第2/3页)

亲眼看着水通过长长的竹节,源源不断的流入各家田里,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他忍不住走到顾家田边,等顾家人喘息休息的工夫,唠嗑道:

“小石头脑瓜子可真灵光,我看送去县城读书,成!”

“以后要是真能往上考,你们也别怕费钱,小石头要是真有这个本事,族里肯定鼎力支持。”

顾家人听着这些话,连连点头应是,笑容根本停不下来。

早上这会儿工夫,足够周围几个村子的人赶过来了。

有的是嫁到永河村的媳妇,差家里的小孩回娘家报信,有的近的,是亲眼看到了龙骨车提起水的样子。

家家户户拿着连夜制作的长竹,拥聚在一起分水的画面,热闹得让人侧目。

消息就跟长了腿似的,一溜烟就传到了周围许多村子里。

村长赶紧喊了几个身板壮实的汉子:“都跟我去河边,可不能让外村人粗手粗脚给弄坏了。”

河边。

一群外村人正对着龙骨车啧啧称奇。

“这是什么玩意?水怎么就顺着流上来了?”

“你看上面那个小娃娃都踩的动,也不费多大力气。”

“嘿,小子,你们这是从哪里买的?”

龙骨车上的小孩得意喊道:“小石头做的大玩具,厉害吧?”

小石头这个名字被喊出来,许多人都感觉有点熟悉。

就是那个害他们家鸡被霍霍、家里臭小子哭着喊着要做玩具的那个小石头?

“你说这玩意是八岁小娃娃做的玩具?”一村长不敢相信地指着龙骨车问。

村长带着人赶来,听到这个问话应道:“就是我们村小石头做的。”

原来一开始是玩具,村长心里这么想,顿时觉得顾璋小脑袋瓜更聪明了。

鲜羽村的村长面露苦色对顾村长道:“方正兄,你也知道,我们村田没你们村位置好,这些天,村里人是不眠不休地干啊,但是好些人的麦子还是缺水。”

“我们村情况那才叫糟糕,都已经有麦粒瘪下去了。”

村长们带头卖惨,一个说的比一个夸张,一个说的比一个可怜。

似乎一个个都看上了龙骨车,想要永河村松口,让他们借回去、或者租回去用一用。

顾方正看穿他们的小心思,清了清嗓子道:“我们村的龙骨车肯定是不借的。”

众人面色一垮,想要继续争取。

顾方正又道:“你们若是想用,可以买,做这个龙骨车的人家说了,一两银子一架龙骨车。”

顾大根:?

顾老爷子:?

他们说过这个话吗?

顾老爷子很快反应过来,这就是他昨天嘀咕的冤大头啊!

肯定是小石头说的!

要不怎么会这么巧,都开价一两银子呢?

顾方正继续道:“你们每村至少都有几十上百户人家,1000文平摊下来,每家每户只用花10文钱左右,不贵的。”

村长们有些犹豫,还有的暗搓搓往河边靠,似乎是想看看构造,试着回去自己做。

顾璋以多背一段《大学》为代价,跟赵夫子请了一天假,背着书袋跑过来的时候,就赶上这一幕。

最后一小段路,他停下奔跑,不疾不徐地走到人群中,站在顾老爷子身边,“大声”问道:“爷,家里新的龙骨车做好了吗?虎头跟我说,咱村里还有人也想用。”

顾老爷子连忙道:“哪有那么快?就算回去赶工,今天最多也就出一架。”

闻言,一群犹豫的村长顿时变了脸。

“这架给我!”

“这是一两,我先给的钱,今天这架给我们村。”

……

不远处。

一位鬓角微白的老者,身后跟着一位随从,正沿着河流的方向,朝永河村的方向靠近。

老者和随从的目光,都饶有兴致的聚焦在人声鼎沸的龙骨车旁。

那随从道:“老爷,没想到这么简单方便的提水工具,竟然是个小孩想出来的,看他那模样,怕也就六七岁吧?”

老者饶有兴致的瞧着人群中的顾璋,又时不时瞧一眼正在源源不断提水到高处的龙骨车。

“小娃娃还挺机灵,走,咱们也过去看看。”

***

顾家。

顾老爷子把儿子一个人留在地里做活。

自己一溜烟就跑回家,水都不喝一口,哐哐就开始干起来。

他一想到做一架龙骨车就是一两银子,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虽然卖一架出去可能就会被拆了学去,是一锤子买卖。

但是现在大家都要得急,他若是多做点,这一锤子也能挣不老少钱呢!

他边做边兴奋道:“小石头啊,咱这次挣大了!”

王氏和秋娘也高兴得合不拢嘴,纷纷给顾老爷子打下手,想尽最大的努力,赶紧多做些出来。

顾璋正教秋娘怎么拼接龙骨车,他眼中含笑,促狭问道:“爷你昨天不还说,谁买谁是冤大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