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钦差(第4/4页)

还是太医下了最后通牒,说他若再忙于政事,奔波劳累,日后可能都无法走路,这才放他致仕。

燕老几十年的遍布整个大宣朝的政绩,足够让人留有深刻的印象,余威久久不散。

虽离开朝堂,但朝堂中处处有他的影响。

如今早朝上,一封兄替弟奏的奏折,重新唤起了文武百官的印象。

“一整个村子均产两石?”

连明盛帝都有些惊讶了,他不是那种不识五谷的皇帝,皇庄中的田地,他每年都会抽空去耕作。

肥沃的土地,派人精心照料,皇庄里的麦子,也从没有过2石的产量!

他下意识有些惊讶,觉得不可能,但若是假,怎敢千里迢迢,用五百里加急往京城送?

而且……赵旷想到小石头,心中第一反应竟不是质疑,而是隐隐有些期待。

百官也都惊骇,他们觉得燕老、燕家不会无的放矢,但此计竟然由一个十一岁的小秀才提出来,是不是有些太骇人了些?

“我记得燕老这个弟子,十岁童生,十一岁秀才,虽天资聪慧,可会不会有些太小了?”

“竟然才十一岁吗?岂不还是个孩童?”

百官相互看看,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

明盛帝开口道:“此子确实不凡,诸位爱卿有所不知,此前龙骨车、……如此种种,皆有小,顾璋功劳,朕还曾赐他‘才智英敏’匾额,如今看来,着实不凡。”

“朕倒是觉得,不乏有这个可能。”

赵旷此言一出,即使心中再震撼,也不由思考起了若这封奏折为真的可能性。

“若整个宁都真能提高如此产量,单论变多的部分,就足够边关军队吃几个月了!”

“自古百姓多艰,谷贵民饥,谷贱民穷,归根到底,还是亩产实在太低,若燕老所言无误,此乃大善之举!”

“若宁都亩产可至二石,宁都赋税相较于往年,可提高至少三成,不知燕老所言,可否属实,皇上定要速速派人查明才是!”

从未有过的先例,但越想越心惊,大殿之中引起一阵波澜。

武官估摸着粮草,文官惦记着江山社稷,民生稳定,户部计算着赋税……

牵一发则动全身,粮食产量上升,民心会齐,少有人饿死,百姓手头有钱会去花,小商小贩的生意也会变好,税也会变多,一切都能流动起来……

农之一事,从来都牵扯甚广。

毕竟农耕时代,大部分百姓就是靠种田为生,这样大的一批人群,若让他们好了,自然受益无穷。

能站在朝堂上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这个道理。

不论信与不信,都言道:“臣恳请皇上立即派遣钦差前往宁都,查探永河村情况,并立即逮捕收押原县令彻查。”

“臣附议。”

“臣附议。”

很快,钦差从京城出发,走水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宁都。

***

顾璋从燕府回来。

在家门口看到了一辆有些眼熟的马车。

“金瑎?”

金瑎从马车上下来,有些着急:“我都听说了,早知道我这几天就不告假了,他们真烦,自己做不到,还觉得你也不行。”

顾璋挑眉:“你觉得可行?”

金瑎连忙点头:“那当然!你可是做出那么多玩具,想出自行车、龙骨车,比我还厉害的小石头!”

顾璋好笑,总觉得最后那句才是金瑎想要突出的重点,所以比他厉害,就一定特别了不起吗?

“他们能做出自行车吗?”

“他们能做出龙骨车吗?”

“他们能做出神仙水吗?”

“不也都做不出来,但你不都做出来了?!”金瑎小心翼翼瞧了一眼他的神色,瞧不出失落伤心的表情,但还是担心,拍拍胸脯鼓劲儿道:“我信你!”

顾璋给他倒了杯水:“别激动,我都不激动你这么激动做什么?”

金瑎也说渴了,赶紧喝了一口水。

见顾璋真的没事,他才算放下心来,然后乐道:“我跟你说个稀奇事,你早上说的那个怪病,他好像真的得了!”

“我发现小石头你不仅脑子开过光,连嘴也开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