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殿试(第4/4页)

当即点了顾璋做状元,还直接做了一首诗夸顾璋,大概是说——年仅十六岁就连中六元,年少有为,聪慧过人,文章写得也好,又能做实事,日后定能成为造福百姓的国之栋梁。

其实顾璋听过金瑎做得许多夸他的诗,已经有些免疫了,但这会儿,还是觉得这诗有些太酸了!

大庭广众,当着这么多学子和官员的面,他听得都有些面色发红了。

皇帝作诗夸他,按理说他也该作诗回礼,多亏金瑎以前也贡献了不少酸诗,有了参考,顾璋也当场作诗一首,回夸了过去。

就皇帝这道行,还想和他比脸皮不成?

顾璋从明盛帝爱护边关将士、夸到体恤底层百姓,起初还觉得略微有些拍马屁的羞耻,但很快就放开了。

少年嘛,眼神总是更清澈透亮的,看着就真心。语气也比明盛帝更真挚、更放得开,听起来就是个崇拜明盛帝的小迷弟。

明盛帝:“……”

如果不是早早听到臭小子吐槽他小气,他恐怕还真就信了。

燕先竹笑容都肉麻地凝住了,时人讲究含蓄,他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么直白热烈地夸奖。

他记得自己是叮嘱过,让小皮猴乖巧些,但是是不是有点乖得过头了???

朝中诸位官员也听得有些心里直起鸡皮疙瘩,他们记得,燕先梅从前在朝为官的时候,分明是刚直不阿,十分正直的性格,怎么教出来的弟子完全不同?

御史台的人更是狠狠皱眉,这看起来就是佞臣坯子!已经有人琢磨起来,要怎么上折子劝明盛帝好好管教,约束顾璋了。

顾璋倒是觉得自己今儿表现不错,就凭这首诗,这么真挚的情感,怎么也能抵消之前当面吐槽的事了吧?

明盛帝也实在接不住顾璋这一茬,放他回了队列,点了后头几名。

他本排好了序,但被苏公公提醒,来自宁都一个地方的不能太多。

于是想了想,将前十名里,来自京城的祝子瑜往前提了提,也算是给祝家前段时间有功的奖赏。

这样,所有的名次就都出来了。

“一甲第一名,顾璋。”

“一甲第二名,祝子瑜。”

“一甲第三名,余庆年。”

一甲唱名结束后,便是二甲。

因为宁都这几年顾璋都在捣鼓田地的原因,殿试文章写起来都比旁人更言之有物。

黎川得了二甲考前的位置,金瑎也摸了个二甲末尾,没落到三甲去。

新科进士平均年龄在二十八岁,许多人三十岁能考中进士,都已经很不错了。

如今他们四人站在队列中,年轻得十分显眼。

顾璋听到几人都中了,也不得不再次感慨,荣大学士几人亲去宁都授课,实在让人受益良多。

***

午门外。

京中百姓十分兴奋,虽然每三年都有一次打马游街,但是大多一甲三名,年纪都不小了,但今天不同。

“今儿可有个稀奇,状元才十六岁!”

“还没婚配呢!”有大娘大声强调。

“我还真想看看,连中六元的小状元到底是个啥模样。”

街道两侧都是来瞧热闹的百姓。

新科进士的金榜,被放在云盘之上,由司仪端着,引导着新科进士往前走,直到午门。

金榜被司仪小心地放在五彩装饰的龙亭中,然后由身披金甲的士兵抬起龙亭,在前方开道。

有宫廷乐师一路奏乐,顾璋骑着高头大马在最前方,可谓春风得意。

外面早早等着的百姓,看到游街的队伍也激动起来。

谁想得到啊?连中六元的状元郎,竟然还生了张这么俊俏的小脸!

少年骑在高大骏马上,英姿勃发,笑起来又春光融融,让人忍不住称赞,好个朝气蓬勃的少年郎!

“以前怎么没听说,状元郎这么俊俏?”

“对啊,往日总听说他做了什么,科举如何,怎么没人说他长得面若冠玉?宁都百姓莫不是被猪油蒙了眼!”

“要不是有士兵护着,我都想冲进去把人抢回去当女婿了。”

顾璋耳聪目明,即使在热闹的街巷,也把这话听得一清二楚。

顾璋:“……”

顾璋沿着午门往外,游街了一路,刚开始还是风光无限的。

但街道两边小娘子抛来的鲜花荷包手绢越来越多,对准了他扔下来,多得都快要把人给淹没了,躲都来不及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