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税收(第2/5页)

顾璋含着泪,把蒙宗捅户部的那刀往里怼了怼:“臣不知全貌,不敢妄言,只知会试第二场考题却有疏漏。”

已经看了顾璋答卷的群臣,也对顾璋所画表格和数据啧啧称奇。

他们不用算太多,只需要跟着顾璋的思路走一遍,就能一眼看出确实有不对劲的地方。

再将顾璋指出有错的那个中间数据,和题干中另外两个数据合一合,就能发现对不上号。

正确答案一时间算不出来,但是题目有问题,稍微用点心,就能看出来。

明盛帝声线很平,听不出喜怒:“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户部尚书盛正业,严厉地剜了身后的户部右侍郎一眼,在算清题目后,真的感觉有些窒息。

群臣也纷纷出列。

“臣觉得柳州税收一题确有疏漏,顾修撰此题解得精妙,不愧为皇上钦点的状元。”

“臣附议,此题确实有误。”

“臣附议……”

蒙宗也装出一副十分愧疚自责的模样,出来请罪,朝议后的结果,就是京官外放,官贬一级。

顾璋看着实在感慨,奥斯卡影帝不止他一人啊!

分明是早早就知道的事情,还是禀明了皇上之后被压下来的,现在却装出一副隐瞒得很好的事情被揭出来的懊恼和悲痛。

虽然看着惨,但是顾璋依稀记得这些天看书,那官职权力不小,若做得好了,回来还能升,分明是明贬暗升,放人出去历练做实事去了。

这未免也太会了,值得他好好学习!

顾璋站在一群大佬中,暗搓搓看戏,不料科举这事一结束,那个皇帝安排在御史台的人,突然就cue他了!

“顾修撰答纸上此法清晰明了……”

顾璋顿时警惕起来,来了,来了,也不知道明盛帝到底打算给他挑多大的担子!

“臣提议,可由顾修撰与户部共修此法,日后可作为户部账册校验之策,旁人查阅一目了然,十分清晰。”

顾璋:“……”

还真看得起他啊!

顾璋还没说话,户部尚书先绷不住脸面了。

他亲命户部右侍郎带领一众户部官员,忙碌了足足一周多,才清算出来的结果,竟然被一个初出茅庐的新科状元揪出错来,本就无颜。

如今竟然还要这小儿来户部,教他们算学,这让户部上上下下,颜面往哪里搁?

户部尚书盛正业是个严肃的老头,他道:“此法讨巧,让人耳目一新。不过户部自有一套清算法子和流程,臣定会严加清查,到底是哪一步出了疏漏,不出一日就能查明缘由。”

给出了一日查明出错缘由的保证,这让六部官员都暗中心惊,也都听出了他话里的隐含意思,这都是小事,户部内部就能很快解决,不需要别的旁门小道,反而扰乱了户部紧密完整的流程,颇为冗余。

明盛帝:“不知顾修撰用此法,多久能查明出错缘由,算出无误的税收?”

顾璋看了今天这一出大戏,心里也猜了个大概,明盛帝肯定找人试过,觉得此法不错,要不也不会在琼林宴那样暗示他。

“臣需先看看柳州对应原籍地数据,才能做决断。”顾璋答道。

文武百官都面露诧色,新科状元竟然想以一己之力,与户部比较?

要知道户部官员,许多都任职多年,在经年累月的磨砺中,对算学和数字极为精通。

顾璋不过初入翰林的编修,未曾有任职经验,也就是说,他最多也就学过科举应试的那些算学知识,怎么敢和户部专业行此事之人比高低?

皇帝下令,很快几本厚厚的册子就被取来。

顾璋这是第一次有机会,见识到这个朝代官员做的账册。

翻看一看,眼前一黑。

竟然和科举考试里的大段大段的试题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区别还是有,但是顾璋觉得也没太多用处,数字以文字的形式,夹杂在大段文字描述中。

譬如:今某府城某县某村有人口七百八十五口,共计一百一十户,村中良田六百一十五亩六顷,其中一等田……

每一段,给出一个结论数据。

也有许多比科举试题好的地方,比如关键结论数据标了序号,后续方便引用等等改进,几本册子的清算条理也还算清晰,顺序步骤都是一样的。

顾璋大致翻了翻,十页左右的内容,可以用一组表格整理出来。

明盛帝既做了这么一出,肯定是要推广这种方法的,无论最后用来记录,用来校验,还是用来作为主要计算方法,推行肯定是要的。

顾璋在心中思量。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都看向正在低头翻书的顾璋,也不知他会怎么说?

明盛帝也颇为期待,他派出去查验的人到最后,都开始用起了这个法子,说速度更快,清晰明了,方便校验,不容易藏些腌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