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将军受辱(2)(第3/4页)

西北特产的宝石、油光水滑的狼皮,还有各色土特产。

祝青臣拍了拍一大箱的宝石,淡淡道:“换个小点的木匣子,外面用宝石镶嵌,里面的宝石也不用装满,挑中等货色就行。”

“而且要特意说明,这是从草原部落缴获来的战利品,不是镇国公府特意搜罗的。”

众人都明白了。

正是敏感时期,这么一大箱子宝石送上去,万一皇帝多疑,怀疑他们家大肆敛财,疑心就多一重,祝青臣和楚云扬在京城的危险就多一重。

换个精美的匣子,又说是战利品,既不失礼数,又能显得镇国公府忠君爱国,不论拿到什么东西,都不敢藏私,一并献给皇帝。

镇国公夫人马上应道:“是,我马上安排人去办……算了,我亲自去办。”

祝青臣又看了看剩下的东西,把好东西都挑出来。

狗皇帝配不上这么好的东西。

剩下一些土特产,不扎眼,很安全。

“这样就可以了。”“还是小公爷缜密,多谢小公爷。”镇国公松了口气,连连朝他拱手,转过头,又踹了两个儿子一脚,“学着点。”

一家人正说着话,外面忽然有马蹄声传来。

镇国公噤了声,楚云庆和楚云扬两兄弟捂着被踹的屁股,“哎哟哎哟”地直叫唤,没有一点儿破绽,就像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瞎胡闹。

士兵在府门前翻身下马,快步跑到镇国公和祝青臣面前。

“两位公爷,大都探子传来密信。”

“快拿上来。”

草原有三十六个小部落,其中大部分归顺宇文鲜卑,国号为周。

大都是他们的都城。

大夏与北周冲突百年,两国自然都给对方安插了探子。

镇国公接过塞在小竹筒里的密信,首先确认竹筒完整,途中没有被人打开过,这才拿出匕首,把牢牢封在竹筒上的黄泥撬开。

竹筒里一张折叠整齐的绢帛,镇国公打开绢帛,其他人自觉背过身去。

祝青臣倒是不用避讳,直接凑过去看。

那绢帛上是四个小字——

摄政点兵。

镇国公脸色一变,转头看向祝青臣,目光震惊:“北周摄政王……”

祝青臣也不太懂,连忙呼叫系统:“系统,这怎么回事?原书里应该没说,楚云扬去京城的时候,草原大举进犯吧?”

要真是这样,外有强敌,内有昏君、腹背受敌,这他还怎么打?

系统飞到他身边,介绍道:“草原那边的老皇帝前几年刚死,几个皇子年纪还小,所以立了一个摄政王。也就是这个摄政王,后来趁着西北无人,起兵进犯。”

“但是原书里确实没说,摄政王在这个时候就开始点兵了。这个时间节点,草原政权应该自顾不暇才对。”

祝青臣思忖道:“这个摄政王叫什么名字?”

系统道:“宇文恕。”

祝青臣若有所思,对镇国公道:“不要紧,应该不是什么大事。把绢帛烧了,加强戒备就是,不要被外人知晓,以免人心惶惶。”

*

从大都点兵,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来到西北边境,至少需要十日路程。

祝青臣一边给楚云扬上兵法课,一边等着这位摄政王大驾光临。

这天下午,祝青臣坐在树下,照例给士兵们讲故事。

楚云扬给他添茶,另一个小兵给他扇风,还有一个小兵帮他赶虫子。

故事正讲到《火烧赤壁》,众人听得入迷。

忽然,军营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号角声。

楚云扬率先反应过来,放下茶壶,站起身来。

随后其他士兵也连忙站起来,手忙脚乱地披上盔甲,准备集结。

楚云扬拿起自己的武器:“快,来两个人护送祝老师回城,务必要确保祝老师安全,其他人跟我出去看看。”

可是他一扭头,祝老师已经率先冲出去了。

他从马厩里找到自己的白马,一扯缰绳,利落地翻身上马。

“不是……”楚云扬愣了一下,然后赶紧追上去,“老师!”

祝青臣匆匆忙忙赶到前线。

镇国公和楚云庆披挂整齐,骑着战马,率领千余士兵,随时准备迎战。

面前是一条雪山融化后汇集而成的河流,还有木刺绊马索等防御工事。

再对面,就是整装待发的草原骑兵,大约也有千余人。

个个骑着高头大马,手执武器,杀气腾腾。

祝青臣骑着马,穿过人群,来到最前面。

镇国公惊讶:“小公爷,你怎么也来了?”

祝青臣道:“我过来看一个人。”

镇国公提醒他:“等会儿要是真打起来,小公爷快点回去,你这连盔甲都没穿,万一出点什么事。”

“我知道,看完就回去。”

“好。”

没多久,对面的草原骑兵从中间分开一条路。

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拽着缰绳,骑着战马,从后面缓缓走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