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修树(第2/3页)

6000万台的销量预期毫无疑问保守了!

“不过,公司在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大家的能力和心态能不能跟着一起进步、调整。”

这段时间苇庆凡虽然在外旅游,但公司的事情并没有完全放下,参与的不多,但各个方面的消息一直在汇总,觉得有必要敲打一下了。

“我最近得知了消息,我们公司一部分同事,因为现在公司规模大了,心态有点不稳,有点膨胀,飘了!

“比如供应部,我就听说个别同事在面对合作伙伴的时候,姿态越来越嚣张,什么条件都敢张口,简直把自己当成钦差大臣了……”

他说到这里,敲了敲桌子,“特么的,我这个当老板的还整天夹着尾巴呢,你们嚣张个屁啊!啊?”

没有人想到他旅游回来,第一天例会居然会说这件事情,会议室内一时间鸦雀无声,也有一些人觉得在敲打自己,神情有些紧张,更有甚者额角微微见汗。

“还有一些同事,觉得自己资历老的,觉得自己能力强的……怎么,才成立三年的公司,就有两朝、三朝元老了?还是谁觉得公司离开你就运转不下去了?我跑出去这么久,也没见公司倒闭啊……”

苇总对着空气一通输出,随后轻描淡写地道:“另外,公司刚刚成立了审计部,过段时间应该会对公司过去的财务状况进行一次系统核查,希望大家好好配合。”

过去三年,古诗词公司始终保持着高速扩张,这种扩张之下,虽然苇庆凡始终强调要注重质量,但再怎么强调,泥沙俱下也是难以避免的。

接下来的几年,古诗词公司必然还要继续扩张下去,否则没办法应对越来越庞大的市场和业务,但是苇庆凡很清楚公司想要走得长远,基础必须要打牢固。

加大研发力度,是打基础;清理、升级队伍质量,同样是打基础。

一棵树在生长的过程中,要疯狂汲取养分往上长,也得要注重修理,否则一旦长歪了,长得越粗壮,以后再修理的时候越艰难,代价也越大。

现在就到了该修理的时候了,否则任由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出现积重难返的情况,到时候要是各种坏习惯都变成了企业潜文化,再想修理就没这么容易了。

不修理不行,哪怕苇庆凡没有特别关注这方面的事情,也知道公司里面现在贪污回扣、人情关系、尸位素餐、职场压迫等各种问题都开始出现了。

必须得敲打,能留的留,不能留的就“杀”,杀鸡儆猴。

例会结束,战略办公室又开了小会,苇庆凡再次强调了清理队伍的决心和必要性。

唐亭岳等他说完,点头道:“确实很有必要必要,公司的前景很清晰,何况苇总对大家一直很大方,把态度摆出来,聪明人自然知道该怎么选择,冥顽不化的,该办的就直接办了。”

张远平看了他一眼,冷笑道:“有些人我早就看看不惯了,早就该收拾。”

公司初创的时候,唐亭岳带来了不少骨干,虽然之后苇庆凡有意识的扶持了王庆根等留洋派进行制衡,之后又通过子瞻实验室、摩诘研究院的成立进一步分化拉拢,但唐亭岳如今仍然是公司内部最大的“派系”。

这对于苇庆凡不能形成任何威胁,这些人不可能造反、逼宫,但却事实上在一定程度的抱团取暖,这批人又都是元老,且大多能力出众,如今公司发展迅猛,自然也有人开始“飘”了。

张远平作为硬件部门的老大,哪怕如今开始把重心放到了处理器研发上面,影响力还在,对于公司里面各种事情也看在眼里。

他性格与江奇峰有些类似,都偏于刚直,事实上跟唐亭岳并没有多少冲突,他并不贪恋权利,此时当面这样说话,单纯就是看不惯唐亭岳以往放纵的态度。

至于怼苇庆凡……随着古诗词公司的发展,哪怕苇庆凡再好的脾气,苇总的威势也水涨船高,何况苇庆凡已经开始投入重金研发处理器了,张远平对他已经不敢,也不愿再像以前那样“跋扈”了。

唐亭岳知道这家伙是什么性子,也不跟他计较。

肖家胜赶紧岔开话题,给苇庆凡汇报了一下摩诘研究院、子瞻实验室那边重点项目的工作进度,两个单位都有各自的负责人,但目前还没资格进入战略研究办公室,都是由肖家胜负责。

本来该是张远平负责的,但他现在的重心都在太白研究院里,认为这才是公司未来的发展的重中之重。

长相思的研发已经接近尾声,确定在端午节发布,也就是6月23号,各方面参数都已经确定,一体式机身,4.5寸720p屏幕,8.1毫米的轻薄机身,后置1200万像素背照式摄像头,前置200万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