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追缉(第3/13页)

“真的假的,你别诓我。”见小徐三下五除二就排查出了问题,“资深专家”有点不相信,他亲自上手操作了一遍,得出的结论跟小徐相同。

他颇为赞许地对小徐竖起大拇指,接着对旁边跟过来的校工说:“不是空调的事儿,你得找本地配电站的人,电路调整好之后,我们再测试一下空调看内部有没有烧坏。”

顺着校工离开的方向看去,绵远河绕城而过,水面平阔,碧波荡漾,初升的朝阳射下几缕阳光,在河面洒上一层金粉。微风拂过,学校早课的铃声恰到好处地响起,小徐刚刚沉醉在这片刻的宁静中,“资深专家”的声音就破坏了一切氛围。

“哎,你不羡慕吗?”

小徐挠挠头,有点不解:“羡慕谁?校工啊,他挣的有我们多吗?”

“资深专家”恨铁不成钢地摇了摇头:“一看你就没文化,我说的是学生!我们脚下正在楼里上课的学生!无忧无虑,学知识,多好,我当初要是好好上学,现在也不至于干这破工作。”

“哥,那你本来想干什么啊?”

“考警校,当警察!”

小徐一愣。

“资深专家”的表情中透出某种和社会阅历不符的幼稚:“每天抓坏人,还有钱赚,惩恶扬善,百姓爱戴……”

小徐表情微变,语气低沉地打断了他:“我不羡慕,我高材生。”

“你高材生?”“资深专家”露出一副“你别吹牛了”的表情,“你要是高材生,我就是清华毕业的,你高材生你修空调?”

小徐不再搭话,目光落向地平线尽头,那里一片白茫茫,分不清是云还是阿坝州那终年不化的雪山之巅。

“资深专家”也没了兴致:“你在这儿等着吧,电工来了之后看看情况,我去车里躺一会儿,早上起得太早了。”

他离开之后不久,配电站的工作人员就到位了,表示已经重新接了线路,小徐快速地排查了一下各个教室内的空调,都能正常运转。他在教室最后检查空调的时候,学生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学期刚开始不久,连坐在最后排的同学都聚精会神。

小徐顺着他们的目光看过去,盯着讲台旁那个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花镜,穿着中山装的男教师,忽而一阵恍惚,鬼使神差地,他没有离开,就在教室后面静静站着,直到下课铃响起才如梦方醒。

学生的天性还是爱玩,一到下课,大家就四散出教室,来到操场之上,那位老教授收起教案后,来到小徐身边,老花镜搭在鼻梁上,眼神从上面的缝隙射出来。

“小伙子,你也对物理感兴趣?”

小徐摇摇头,有些害臊地离开了。

他心里想说的是:我其实对您比较感兴趣。

这个瞬间,他无比想念自己的父亲母亲。

……

日头已经攀上天空最中央,火辣的阳光直射下来,空气蒸腾,似乎具象化成了浮在半空中的沙砾。这沙砾混着工人们的汗水一起,形成地基,形成水泥,形成砖瓦。

尘土飞扬,透过建筑工地蓝色挡板的缝隙,蔡彬能看到一座似乎在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建筑——灰色的圆锥状主体拔地而起,犹如坠入地球的天外来客,四周有祥云般的步道蜿蜒环绕。圆锥的顶部做了镂空处理,三根孤零零的“绳索”拴着一个碟状的圆盘垂下来,把整个建筑变成了自远古洪荒时代夺路而出的祭祀台。

这里是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陈列改造工程的收尾现场。工程早在去年就基本竣工,三通一平工作完成后,空调系统的更新迭代开始了。一大早,蔡彬就坐在皮卡车后斗,跟几个工人和空调部件一起吹着风来到此地,忙活了一上午,连水都来不及喝上一口。

连续几天的盒饭吃得蔡彬有些难受,他到工地外转了转,有很多附近的村民骑着三轮车,驮着自制的炉灶在门口做起生意,炸串炒饭,炒菜炒粉,花样很多。蔡彬看了一圈,点了一份炒粉回到工地,跟其他工人蹲在一起。

几位老工人边吃边喊,大声交流着只有他们能get到笑点的俏皮话。

“老赵,天天在这儿做活儿,那三星堆你看过没?”

“你白在这儿生在这儿长了,三星堆,广汉人谁没去过?”

“这话你可错了,那北京人天天去故宫啊?小区里宣传画都看腻了,谁花钱进来买票看那些土疙瘩。”

“我还真进去过。”

“你讲讲,里面啥样?”

“那三星堆面具,眼睛支出来一大块,跟大螃蟹似的,说是根据他们首领的样子造的,那首领叫什么……”

“蚕丛嘛,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你到底是不是本地人?”

“哎,对就这名,我进去一看就乐了,眼睛长这样,那不是甲亢吗?只有得这病,眼睛才凸出来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