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乱入珠帘 (〇十)(第2/2页)

天终于彻头彻尾亮起来,阖家便往冯家去会局。那冯家正是府台冯大人府上,冯大人是外任来的官,本是京中人氏,在嘉兴多年,是尤老爷在官场上的靠山。

如今听说这靠山要移位,尤老爷少不得着急,趁这日来赴宴,与冯大人在书房详谈。

那冯大人抄着两手,靠在太师椅上无奈长笑,“老兄也是知道的,这几年朝中党争不断,我这回被调回京,连自己的前程如何都说不准,何况是你。咱们自求多福吧。”

看他神色,想是没有回旋之地了,尤老爷握着袖口,两手放在膝上,乐呵呵笑着,“大人何必多忧,您在任这些年,并无什么过错,就算朝中纷争牵连到您,也拿不住您什么把柄。”

冯大人睇他一眼,笑叹,“老兄这样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我这些年的交情,落在人家口舌里,只怕也要想法子翻出些花来。”

尤老爷大惊,笑僵在脸上,“大人的意思是……”

“我实话告诉你吧,你们尤家的买卖,眼红的不少。明年派来替我的李大人有门亲戚就在嘉兴,好巧不巧,正是你们尤家的老对头邱家。你们两家都是做的丝绸生意,这些年,邱家的买卖做得愈发大,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人家朝中有人。等那李大人到了嘉兴,你趁早奉承好人家,免得叫邱家挤得没路可走。”

见他虽是好言相劝,可眼色中有些威逼冷意,尤老爷转念就明白,这冯大人是怕人走茶凉,唯恐回京没叫人查出他什么把柄,倒是他们尤家在这头先将他卖了,因此来试探。

尤老爷忙把浑圆的肚子挺起来,语气锵然有力,“我怕他邱家什么?从祖上算起来,也是百年的对头了,祖宗都对他们家没软过气,难道在我这里丢了体面不成?凭他什么李大人,我只认您冯大人!”

冯大人连连点头道:“亏得你老兄还看重我,你只管放心,回了京,只要我熬得过去,就牵扯不到你们尤家。”

他这样“有情”,尤老爷自当“有义”,也跟着表示,“大人明年回京,想必是免不得要给旧日同僚捎带些礼回去。这倒不必大人亲自费心,全由我尤家代劳了。”

冯大人笑赞,“其实官场上,不怕下错注,最怕那些骑墙草。有时候一条道走到黑,未必不是条生路。”

“很是,很是。”尤老爷握着圈椅的扶头,呵呵堆着笑脸。

此时倏地听见敲门,是冯家的小厮领着良恭进来。尤老爷见他便吩咐:“我和冯大人这会要到外头去一趟,你到后头传话给太太姑娘,叫她们多坐一会,等我回来再一齐家去。”

良恭拱手应下,那冯大人扬着声说:“你老兄,这点子小事,叫我府里的下人去代传就是了。”

尤老爷客套着起身,“不好劳动,不好劳动。”说着挥挥袖,叫良恭先去传话。

这厢跟着冯家下人一路往后头去,路上见有人搬抬些箱子,良恭斜瞟一眼,联想起方才门外听见的几句。想这冯大人必定是要给调回京去,因此趁着节下礼尚往来的遮掩,先将在嘉兴捞得的大笔家财搬送回京。诸多赃物,此去恐怕凶多吉少。

走到园中花厅上,却见妙真并白池花信同几位小姐丫头正在花间打秋千耍乐。

秋千架扎得离地半尺高,妙真是个胆大的,攀着两边绳索,站在上头向下喊:“再使力推,打得高些,我不怕的!”

底下白池与花信铆足劲将她送出去。她穿着绾色的衫裙,挽着银红的披帛,在空中咯咯唧唧傻乐着,像只不断回旋的艳莺。

领路的小厮要引良恭上前去,他却伸出手拦一下,笑道:“姑娘们耍得正好,不好打搅,等一会吧。”

其实不论多么色彩瑰丽的鸟,在风霜雨雪里也得给淋成一只落汤鸡。良恭远远望着,半心冷漠,半心沉默地叹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