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能来是给脸(第2/3页)

晚会将主题定为“团结、欢乐、希望”,尽管是“第一次吃螃蟹”,但整台晚会的节目架构却已经非常丰满,既有歌舞、相声、小品,也有诗朗诵、黄梅戏、京剧、越剧,甚至还有魔术、杂技和武术,几乎涵盖了老百姓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的所有艺术形式,就连电影片段都准备了两段。

1983年的春晚之前,央视的春节晚会有报幕员、播音员,但是没有“主持人”这一概念。

今年央视破天荒的为晚会引入了主持人,但这个角色并非是由这个时候央视的播音员们担任,反而是交给了几位演员。

王景愚、刘晓庆、马季、姜坤。

这样做的原因是台里领导担心播音员们背诵能力很强,但没有临场经验,怕现场出现状况,他们反应不过来。

而找来马季和姜坤这两个相声演员反应能力快,但又容易耍嘴逗贫,怕格调不高,所以又找来戏剧学院受过专业训练的喜剧演员王景愚。

三个主持人全是男的,上台不好看,于是又找来了如今最火的演员刘晓庆。

林为民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刘晓庆本人,她现在可是大忙人,来参加晚会都是抽空,眼看了还有一个多星期要直播了才进晚会。

这大奔儿喽头可不太好看,人民群众的审美还是过于朴素了啊!

等了快一个小时,林为民负责的第一个小品终于上台了,是大外甥和颂丹丹、梁冠华演出的《杨白劳与黄世仁》。

几个年轻人演的很卖力,却不见底下人发笑,他们坐在马扎上,表情严肃,时不时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几人越演越没底,到后半段的时候还出现了两个小失误。

等节目演完之后,几人回到后台,内心忐忑不安。

“我看底下那帮领导都没笑,我们的节目不会被拿下来吧?”颂丹丹担忧的说道。

梁冠华叹道:“不好说啊,上次不是还拿掉了一个节目吗?”

韩壮壮只能安慰两人道:“没事,上次是彩排效果不好,这次是审查。等会就知道结果了。”

在几人担忧的时候,台上的表演仍在继续。

整台晚会一共278分钟,剔除晚会开始时的致开幕词、介绍到场嘉宾等环节和晚会结束时的慰问工作人员环节不算,还有五十多个节目。

几乎是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才将节目全部审查完毕。

时间已近午夜,舞台上早已经散场,会议室里却烟雾缭绕。

距离晚会开始还有一周多,时间不多了。

今天审查组提出了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个是李谷一所演唱的《乡恋》的问题,另一个是关于《杨白劳与黄世仁》这部小品当中提出的“三角债”问题。

1979年年末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其片头曲就是《乡恋》,一经播放,《乡恋》就是以其不寻常的节奏和演唱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元旦期间,沪上的《文汇报》发文对《三峡传说》进行评论,其中谈到了《乡恋》并指出该歌曲旋律抒情优美,很受听众的喜爱。

两个月后,这首歌曲入选了燕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乡恋》迅速传遍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在短短的几个月中,电视台、广播电台争相播放《乡恋》。

就在此时,批评之声也随之而来。先是《燕京音乐报》在头版位置率先登出了《不成功的尝试》一文,批评《乡恋》“所抒发的不是健康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而是“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甚至有人给演唱者李谷一扣上了“腐朽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

其后有业界同仁在全国性的音乐创作会议批评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流行音乐,而《乡恋》也因曲风与港台流行音乐雷同遭到了严厉的批判。

经过这些事之后,原来大为流行的《乡恋》一度成为“禁曲”。

今年央视邀请李谷一参加晚会,本着推陈出新的大胆原则,让李谷一一连表演9首歌曲,首首都是她为人所熟知的经典歌曲,其中就包括《乡恋》。

审查组要求将《乡恋》这首歌从节目单上拿掉,身为导演的黄一鹤只能解释,李谷一所演唱的这些歌都是导演组经过多方调查,确定是广大老百姓们较为喜欢的歌曲。

一方审查大权在手,一方民意加身,讨论了一会儿便陷入了僵局。

这时候李谷一发言了,“要不晚会我就不上了,省得大家为难。”

如今的李谷一才三十多,但名声很大,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她唱的歌曲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审查组的人也没想到李谷一这么硬气,说不上就不上,她在节目单上一共九首歌曲,如果真的不上了,晚会的节目安排就全部被打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