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跟着林老师混的好处(第2/3页)

但他也知道,张任或者说大部分评论家对于《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批评跟前两年他的《情人》发表时的那种批判潮并不一样。

大家更多的还是对作品,也仅限于作品,只是有时候批评确实过于尖锐了一些。

就比如现在,在别的作品的作品研讨会上讨论《平凡的世界》,这得是多爱陆遥,又得是多恨《平凡的世界》啊?

林为民观察到一旁谟言的脸色僵硬,他很理解这种感受。

有了张任的开炮,其他人也开始发言,要么是让《当代》早点召开研讨会的,要么是直接开始批评,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谟言的脸都绿了,今天明明是我的作品研讨会,这帮人也太……过分了!

敢情一上午的和谐画面都是装的啊!

林为民无奈摆手,提高了音量,“各位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安静一点,听我说。”

众人在他的高声提醒下停住了话语,都看向他。

“我们《当代》非常欢迎大家的批评和指正,包括《平凡的世界》的作者陆遥同志也是如此。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问题,咱可以写信或者是在刊物上写文章,但今天毕竟是谟言同志的作品研讨会,还请大家控制控制。”

林为民说话的时候指着谟言,众人才想起今天研讨会的主人公。

谟言坐在座位上,瞪着绿豆大的小眼睛,里面写满了委屈和无助。

几位性急的老同志被这么一提醒也有点不好意思。

好好的作品研讨会,谟言开开心心了一整天,最后却被这帮老……同志给弄emo了!

结束了会议之后,林为民还得安慰他几句。

“没事。陆遥名声大嘛,《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争议也比较多,等过几年你也写出几部有份量的作品就好了!”

他不安慰还好,一安慰谟言更想哭。

还几部?那我不得把头都写秃了?

最关键的是,我玩了命的写,难道就是为了给这帮吃饱了没事干的评论家批评的?

《红高粱家族》的作品研讨会结束后,小说出版也提到了日程上。

这对谟言来说是个更大的好消息。

这几年国文社捧出来的青年作家不少,但能达到出版标准的却比较少。

汪硕、马原、于华之流,除了刚出道那阵产量还不错,如今就像是纵欲过度的少年,萎靡不振。

难得出了谟言这么一个老实肯干的,林为民必须把他给捧起来。

让那几个不争气的东西看看,什么叫“模范作家”!什么叫“刊物力捧”!

《红高粱家族》首印五万册,是社里根据书店和邮局那边的征订量反馈制定的,在年轻一代作家当中,第一次出版作品能达到这个首印数非常难得。

谟言一次性拿到了三千多块的稿费,激动万分。

算上去年《红高粱家族》在《当代》上发表时拿到的两千多块钱,这部小说竟然给他带来了六千块钱的收入。

果然还是写小说赚钱啊!

难怪林老师富得流油。

有了钱,谟言第一时间是请林为民吃饭。当然了,也没忘了叫上于华。

“你叫我来干什么?”

于华嘴里塞的满满当当,语气却相当不爽。

谟言的小说召开作品研讨会了,谟言的小说出版了,谟言拿了稿费请他吃饭……

逼都让谟言一个人装完了,他于华却只能含着泪闷头炫饭。

“吃你的饭,吃饭还堵不上你的嘴!”

林为民斥了于华一句,他不敢跟林为民叫嚣,眼神却盯着谟言,满脸悲愤。

低下头,吃的更起劲了。

“你接着说!”

“我确实是想拿着这钱买个四合院。”谟言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才让于华从满桌的美食中抬起头问出那句话。

太他么气人了,请客吃饭就算了,居然当着我的面讨论买四合院的事!

拿了稿费了不起?等老子以后有钱了,买两套四合院。

不!买十套!

于华的心声没人听到,听到了也没人在意,林老师正在专注倾听谟言同学的心声。

谟言跟林为民说出了他的顾虑,这年头年轻人考学进入大专院校,户口都是要牵到学校所在地的。

不过学生都是集体户口,不能起户口本,未来毕了业还得迁出去,也就不能算作是燕京人,自然也买不了房。

林为民听后微微一笑,道:“这个好办。正好我手下有个人专门帮我买房子、装房子,回头我让他帮你留意着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四合院,真到要买的时候可以找个信得过的人帮忙先过户到人家的名下,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过到自己名下。”

谟言道:“林老师,我在燕京就认识您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