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燃烧》(第2/3页)

晚上,则窝在公寓里写着他的新小说。

一晃到了六月末,便是林为民的归期。

这天一早,阿瑟·米勒夫妻和黄广生开着车送他去机场,却分着两辆车,因为要带的东西太多,主要是书。

纽约的二手书店之多,资源之丰富,让林为民这种从事文学工作的人如同进入一座宝山,临走不多带点走,就太可惜了。

除了这些书,还有一堆礼物。

到了机场,因为东西太多,只能走托运,多花了几百米刀。

办好了一切登机手续,距离飞机起飞还有半个小时,广播已经在喊旅客登机了。

林为民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了一部手稿,递给阿瑟·米勒。

“公寓里的那部打字机可真带劲,可惜没办法打印汉字!”林为民笑道。

阿瑟·米勒抚摸着手稿的封面,“这就是你一直在写的那部小说?”

“没错!”林为民点点头。

阿瑟·米勒看着封面上《燃烧》这个书名,“真好奇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回去再看吧。可记得千万别外传,还没发表呢!”

阿瑟·米勒不高兴道:“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林为民给了他一个眼神,让老米同志很受伤。

林为民和阿瑟·米勒夫妻还有黄广生告别。

“再见了,老米!”林为民和阿瑟·米勒拥抱。

这次到米国来,阿瑟·米勒对于他的照顾异常的周到和贴心,让林为民在纽约住的这两个月待的非常舒心。

“希望下一次的见面不会来的太晚!”

话别过后,林为民提着行李箱登上了飞机。

老米同志很讲究,给他订了个商务舱。

林为民的座位在靠窗的位置,快起飞前,他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航站楼。

在米国的这段时间,总体还是愉快的。

搞定了《追风筝的人》的剧本,在纽约吃喝玩乐了一圈,结识了一些人脉,投资了《歌剧魅影》,最后就是他的那部小说《燃烧》。

达科塔公寓里有一台打字机,林为民之前写《追风筝的人》的剧本用的很顺手。

这回写《燃烧》,他直接弄了个双语版的,送给阿瑟·米勒的那部手稿打印的英文版,因为是有打字机,写的很快。

中文版的《燃烧》就要慢一点了,还没写完。

英文版的《燃烧》,除了送给老米的那份,还有一份打印版已经在昨天邮寄给了乔森。

既然是批判资本主义的书,自然不能只在国内发表,也得让老米瞻仰瞻仰。

在林为民的胡思乱想当中,飞机起飞了。

十几个小时后,飞机到了香江,需要在这里停一晚上。

林为民他们这群旅客把机场大巴拉到了附近的酒店,他们会在这里住一晚后再飞燕京。

到了酒店之后,林为民打算去外面吃顿晚饭,他找了一家茶餐厅,餐厅内的电视竟然正在播放《女医传》。

当初无线台说的好像就是六月份播出,那这个时候央视也应该正在播。

林为民津津有味的看了一集,尽管对白都是粤语,但不耽误林为民欣赏剧情,剧本都是他写的,自然对剧情一清二楚。

《女医传》投资规模巨大,全程都是实景拍摄,剧本扎实,最后的成片效果也表现不俗,至少对比现阶段无线电视台的制作水准要高出一个维度来。

茶餐厅吃饭的过程中,不少食客眼睛同样盯在电视上,聚精会神。

林为民吃完饭,和老板闲聊,他指着电视里正在问道:“老板,这部电视剧制作的还蛮不错,香江的电视台很少看到这些写实的风格啊!”

老板一听他的口音,道:“大陆来的吧?这部《女医传》据说是TVB邵老板砸了一千万拍的,真金白银来的,都是实打实的。哪里像以前的电视剧,布景假的要命!”

无线电视台在宣传《女医传》的时候,刻意避开了内地因素,只是提到了实景拍摄。

“收视率怎么样?”林为民又问。

“不知道,没关心过,不过我们家街坊邻居都在看这部电视剧就是了。”

老板的回答让林为民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看起来,《女医传》在香江的收视率应该错不了。

吃完饭,回到酒店睡了个觉,然后再次登机。

又折腾了几个小时,飞机终于在首都机场落地。

再次踏上燕京的土地,林为民的心中涌出一股久违的亲切。

不知不觉间,燕京这座城市在他心中已经变成了家一样的地方。

可惜,林老师游子还乡的激动还没释放完,就被冰冷的现实给打醒了。

“同志,没必要一本一本查吧?我这都是文学和文艺方面的书籍,没什么敏感的内容。”林为民无奈的对海关人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