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难产的雁冰文学奖(第2/3页)

“评奖最重要的是小说质量嘛,我对你这部小说的质量有信心!”林为民笑哈哈道。

陆遥笑了起来,心中有几分庆幸之感。

《平凡的世界》从面世之日起就很少有人看好,不仅是评论界的评价低迷,连送到编辑部时,大家的普遍反应也不好。

如果没有林为民的力排众议,他真不知道这部小说会是怎样的命运。

如今小说发表了、出版了、播讲了,马上还要改编成电视剧,如果能够再评上奖,陆遥感觉自己就算是死也瞑目了。

回看这一路推着他和《平凡的世界》前行的林为民,陆遥只感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聊完了他自己的事,陆遥又问林为民:“不是快结婚了吗?出去旅游的话,到我们那里去转一转?”

“你们那里等有空再去吧,这回结婚我打算带着慧敏去国外潇洒一段时间。”

陆遥艳羡道:“还是你潇洒,想出国就出国。”

“出个国又不是什么难事。回头等老程那部小说写完了,我去你们那逛两天。”

“老程的小说要写完了?”

陆遥和程忠实同属于陕西文协的作家,彼此也认识。

不过程忠实近几年一直固守在老家专心写作,很少与外界联系,跟陆遥也没什么联络。

“初稿写完了,还要再改一改,估计怎么着也要一年半载吧!”林为民说道。

陆遥听到这里有些感慨,当初他和程忠实一起参加《当代》的笔会,两人先后有了写一部宏大史诗的想法。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自己的《平凡的世界》已经写完一年时间,老程大哥的那部作品却迟迟没有面世。

“他还真是要写一部垫头的东西啊!”陆遥感叹道。

“老程耐得住寂寞,这部小说写完,只怕是要石破天惊!”

陆遥惊讶的望着林为民,“真的假的?你看过小说了?”

“没有,就是猜测。”

“说的跟真的一样,不过我倒是真期待他这部小说写完啊!”

“都一样。”

聊了一个多小时,陆遥告辞,他今天晚上就会坐火车回陕西。

又过了几天,国文社发福利,同事们把走廊挤得水泄不通。

今年物价大上涨,除了林为民这种不差钱的人,绝大多数工薪阶层都感受到了来自生活的压力。

大家每个月的工资就那么多,原本一家人可能过的有滋有味,可随着物价的上涨,日子也变得紧巴起来。

有些本来就拮据的,今年的日子更是难上加难。

林为民身边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贺启智。

贺启智是国文社的资深编审,收入水平在燕京应该属于高收入人群。

他喜欢吃虾,以往每个月发了工资都要跑到市场去买两斤虾解解馋。

可到了今年,连海产品的价格都飞涨,原本能买二斤虾的钱只能买几只。

贺启智也不敢多买,还是那么多的钱,就买了几只虾,回到家里小心翼翼的烹饪出来,一家几口人一人分一两只,真就变成了解解馋。

像他这样的情况,国文社比比皆是,这一年大家过的真是小心翼翼。

今年过年,国文社的福利跟往年差不多,粮油、水果、鱼、肉,另外还有些日用品。

但大家分到东西,明显比往常高兴多了。

现在物价这么贵,单位发的东西越多,大家感觉越赚。

“这人啊,都是贱皮子!以前发这些的时候嫌东嫌西,这回好了,看看抢的!”

柳荫排在队伍中间,不知道是在骂别人还是在骂自己。

周围的同事闻言脸上都有些苦涩,这话听着不好听,却是事实。

对比今年以来的日子,大家就会怀念起以前的日子。

林为民在队伍的最后,听着大家的议论直摇头。

这几十年,国家的物资大部分时间内是匮乏的,可国文社的员工们身在燕京却很难体会到这种感觉。

什么地方缺物资,燕京也不会缺,这里可是首都。

林为民忍不住想起了那帮出差在外的基金会员工,为了希望小学以最快的速度建设完成,这群人连年都没办法在燕京过,寒冬腊月跑到了大西北,一待就是一个月。

不容易啊!

排着队领完了东西,林为民去王府井扫了一圈货,然后将郑国叫了出来。

“啥事?”

“交给你一项光荣的任务!”

“什么任务?”

“给出门在外的基金会同志们送点年货!”林为民指着地上的一堆东西说道。

郑国看着地上的东西,问道:“你买的?”

“嗯。”

“你这个名誉会长管的也太宽了吧?”

“送不送啊?”

“送!”

郑国二话没说,扛上东西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