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达则兼济天下(第2/3页)

第二天,他又去了一趟国文社,参观了林为民工作的环境。

听说有外国记者来采访林为民,同事们很是好奇,克里斯蒂安·萨蒙又顺便跟大家聊了聊,聊的内容当然是关于林为民的。

通过众人的话,克里斯蒂安·萨蒙的脑海中逐渐拼凑出了一个关于林为民的完整印象。

年轻、才华横溢、能力出众、真诚友好、交游广阔、乐善好施……

总结到最后,克里斯蒂安·萨蒙有点恍惚,这他么是个人?

他莫名的想到了跟林伟民讨论文学的神圣性,是,文学是不神圣了,你神圣了。

克里斯蒂安·萨蒙内心带着几分狐疑,按理说这次对林为民的访谈就算是结束了,可他心里的那点疑惑却在驱使着他对林为民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林,我想再访问访问你身边的人,可以吗?”克里斯蒂安·萨蒙提出了请求。

林为民略感意外,“当然可以,需要我带你去,还是我给你他们的信息就可以了?”

克里斯蒂安·萨蒙道:“给我他们的信息就可以了,我想亲自上门去访问他们。”

“好。”

又过了一天,克里斯蒂安·萨蒙带着翻译敲响了什刹海小院的门,开门的是程西米。

见到克里斯蒂安·萨蒙这个老外,程西米没有惊讶,林为民昨晚已经给他们打电话知会了一声。

看到摇着轮椅出来的石铁生,克里斯蒂安·萨蒙有些动容,文学史上不乏身残志坚的作家,但他石铁生却是他第一个近距离接触的。

寒暄了一会儿,克里斯蒂安·萨蒙的采访风格总是习惯从闲谈开始,他问起石铁生和林为民相识的经历,石铁生脸上带着笑容说了起来。

“我和为民认识那年他还在文研所学习,我想去文研所蹭课,另一个朋友曲小伟带他来接我……”

“好像是81年冬天吧?他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辆摩托车,迫不及待的跑来跟我炫耀,特地要来带我兜一圈,为了这,他还准备了一套皮袄和皮裤。

那天真冷啊,我坐在他摩托车的后座,北风呼呼的刮着……”

“83年夏天《当代》在烟台举办笔会,他背着我上火车。那时候他在国内已经蛮有名气了,可能是聊天的时候被人听到了,大家都围过来看他……”

“东山宾馆里有露天的篮球场,那段时间我们晚上没事了就会去打篮球。你别看我腿不好,为民推着我在球场上可是所向披靡,哈哈!

不过事后我们也挨了批评,大家给我、为民还有我的轮椅起了个外号,叫‘球场敢死队’……”

“84年洛杉矶奥运会,那是我们国家第一次成建制的代表团参加奥运会。那天许海峰得了第一块金牌,刚好为民买了他的第一辆汽车……”

“去香江访问是哪年来着?对了,85年,那时一起去了很多作家。为民当时给我买了一辆轮椅,我到现在还用着呢,质量真不错。他选东西的眼光不错,物美价廉……”

“他为了我和西米的爱情做了很大的贡献,一次是我们俩确立恋爱关系,一次是我们俩结婚。结婚那次是为民想了个馊主意把西米骗到燕京来的,事后西米跟我说,他这个人真是坏透了,不过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朋友很好……”

克里斯蒂安·萨蒙听着他的叙述,脸上不由得流露出心向往之的表情。

“真是让人羡慕的友情!你们一起度过的岁月是如此美妙!”

石铁生笑了笑,“认识为民是我这辈子的幸事。”

“我想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克里斯蒂安·萨蒙又问道:“刚才听你说,之前他错过了你妹妹的婚礼,后来给包了个大红包,他在中国的作家当中应该是最有钱的那一批人了吧?”

“不是一批,应该是最有钱的吧。每年他光是海外的各种出版收入就几百万米刀,还有戏剧改编的收入,前些年大家都管他叫林百万,后来变成了林千万。去年他发起希望工程,给捐了一千万米刀,大家又给他换了个外号,叫林半城。”

“捐了一千万米刀?”

克里斯蒂安·萨蒙的脸上写满了惊诧,之前在访问林为民时,他只提到了自己捐了一些钱,但并没有说具体数字。

“这个数字即便放在米国也是个天文数字,真不敢想象,一个作家可以捐这么多钱!”克里斯蒂安·萨蒙的语气带着几分惊叹。

他又问道:“他很喜欢做慈善是吗?”

“慈善这个词在中国还是个新名词,不过这确实不是为民第一次做这种事了。

我记得前几年文协要成立一个基金会,找为民来化缘,他不仅自己捐了十几万,还跑到香江去找那帮富商去募集了几百万港元,为了这件事,他还帮人筹拍了一部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