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文化人了不起啊?(第2/3页)

“你别打我的主意,我也就这一套。”

林为民有收藏书的癖好,但57年那一版的《新刻金瓶梅词话》市面上根本没有流通,88年那一次他不够级别,只有这一次,刚好他的级别也够,又赶上国文社加印,才给自己买了一套。

“我借借还不行吗?”

林为民有些无语的说道:“你们俩这有意思吗?”

“有意思,当然有意思。上次那孙贼扔了我半夜,这回我必须得找回场子来。”汪硕咬牙切齿的说道。

“一句话,你借不借?要是不借,以后朋友没得做,跟你割袍断义!”汪硕为了让林为民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不可理喻的威胁道。

林为民当然不会把他的威胁放在心上,只是无奈的摇着头,“行吧,想着过几天还回来。”

汪硕道:“放心吧,等收拾完江文那孙贼,我立刻给你送回来。”

林为民领着汪硕去书房,汪硕望着四面墙的书架,眼中露出几分艳羡。

“你这书房里,少说也得五六千本书吧?”

“不知道,没数过。”

林为民从书架上将两函《新刻金瓶梅词话》拿下来,“都在这了,想着尽快送回来。”

“放心吧。”汪硕答应了一句,双手捧起书。

两函《新刻金瓶梅词话》二十一册,重倒是不重,但是因为包装的关系,汪硕捧在怀里有点不得劲,来回窜了窜位置。

林为民心里一紧,“你小心点,我这可是花绫锦函的。”

《新刻金瓶梅词话》蓝铃花锦函包装常见,但花绫锦函少有,所以也就格外珍贵。

林为民说着不放心,专门给汪硕找了个皮包。

汪硕借到了书,踌躇满志的出了门。

韩壮壮凑到了林为民身边,“老舅,你跟汪硕说的《金瓶梅》有那么稀罕吗?”

“删节版的不稀罕,未删节版的才稀罕。”

韩壮壮说道:“那回头你把你那套借我看看。”

林为民看向他,没说话,从书房里拿出了一套齐鲁书社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看吧。”

韩壮壮没想到林为民如此痛快的就把书给了他,他翻开一本书看了看,繁体竖排的线装书,他只看了一眼就有点眼晕。

让他看个剧本还行,看这玩意,属实是有点难为他了。

韩壮壮默默的将书放下,然后幽怨的看了林为民一眼。

这算不算文化羞辱?

文化人了不起啊?

“看我干嘛?书是你要看的,也拿给你了,怎么不看了?”

韩壮壮郁闷道:“繁体字,还是竖排的,我看不习惯。”

林为民摇了摇头,将书放回到书架上,转头语重心长的对韩壮壮说道:“今天教你个乖。有些书,买来就是为了装逼用的。”

韩壮壮恍然大悟,同时看向老舅的眼神又带着几分鄙夷。

原来你们文化人也这么喜欢装逼,亏我还以为你多有文化呢。

林为民看着他的眼神,又从书架上掏出两册《金瓶梅词话》,这套书是洁本,89年再版的。

“这种书才是用来看的。”

韩壮壮接过书,翻了一眼,再次默默的放下。

原本他以为自己只是不习惯看繁体、竖排的线装书,现在他终于明白过来,自己只是看不懂《金瓶梅》。

他又翻了一下书,看到了封底的定价了,四十块钱。

这帮出版社,也太黑了!

再次感受到赤裸裸的文化歧视,韩壮壮郁闷的将两册书揣了起来。

来都来了,不能白来,拿回家垫桌腿也行啊!

两册洁本《金瓶梅词话》被韩壮壮揣走,林为民也没放在心上,他正准备出书房,脑海里突然想到了汪硕刚才的话。

“江文那孙贼折腾给大烟囱刷漆呢!”

刚才光顾着听汪硕嚷嚷,忘了大事。

江文这孙贼趁着他不在,又开始闹幺蛾子。

林为民跟陶慧敏交代了一句,便心急火燎的出了门。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组现在在恭王府拍摄,剧本中有段剧情是马小军为了讨好米兰爬烟囱,江文将取景地点选在了恭王府,主要是因为恭王府正好有根大烟囱。

恭王府原本是和珅的府邸,后来变成了嘉庆、道光年间的庆王府,再到咸丰以后变成了历经四朝的恭王府,见证了清中后期的衰败,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曾评价: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曾经一度变成了包括公安部在内的多家单位的办公地点和宿舍,直到80年才开始腾退,到现在11年时间,恭王府的腾退也仅完成了一部分,不过王府后花园倒是在1988年向游客开放了,买票就能进。

《阳光灿烂的日子》取景的大烟囱是当年那些单位修建的锅炉房的附属建筑,早已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