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接班人(第2/3页)

林老师一个多月不问通文社的事,在别人看来,这对他来说可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可实际上,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天来他的如履薄冰。

从主编跨到副社长,再到主持出版社工作,他两三个月便走完了别人十年要走的路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能力是出类拔萃的。

相反,李新越干越觉得心里没底,林老师把通文社交在他手里一个多月时间了,可他到现在却一点成绩都没出,李新嘴上不说,心里急的不行。

他从《啄木鸟》挖来的两个编辑,特事特办已经入职一个月了,最近正在全力搜罗和编辑稿件。

“下周这份书稿能搞定,还有一本得大下周才行。”

面对李新的催稿,新入职的贺立峰压力也有些大,他和另一位同事被李新挖到通文社来,还没等适应适应,就已经被李新逼着进入了工作状态,工作量直接拉满。

“好,刚开始工作肯定要忙一点,等过一段时间工作都捋顺了,进入状态就好了。”

催完了稿子,李新不忘安抚贺立峰一句。

回到办公室,他理了理最近出版社的工作成果,起身前往林为民办公室。

领导放心的把工作交给自己,那是领导信任,不代表你可以拿领导当空气,连汇报工作都不汇报。

“林老师!”

李新敲门进了办公室。

林为民见到他,放下手中的笔,脸上露出几分笑容,“坐。怎么样?最近挺忙吧?”

“忙是忙了点,不过都是在您规划的方向上努力,劳力不劳心。”

李新坐下,客套了两句,跟林为民汇报起了最近的工作。

武侠文学这一年多来一直是通文社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自今年1月份以来,金庸作品集持续销售360余万册,累计销售超过2100余万册;梁羽生作品集销售260余万册,累计销售超过600万册;黄鹰作品集销售140余万册,累计销售近350万册;温瑞安的《布衣神相》系列销售90余万册,累计销售超过140余万册;黄易作品集销售120余万册,累计销售超过260万册,细数一番,通文社近五个月以来光是武侠小说出版就有近千万册的销量。

杂志《九州英雄志》方面,《天下第一》连载期间销量一路走高,小说完结的92年第五期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创下了超过390万份的恐怖销量。

预计《天下第一》完结后,《九州英雄志》的销量肯定会有所回落,目前第六期刊物还没有上市,所以李新也无法确定,只是微调了这一期的首印数量。

《九州英雄志》今年发行了五期刊物,最高销量390万份,累计销量达到了1460万份,《今古传奇》《武林》等杂志近两年销量回落,有时甚至不足200万份,《九州英雄志》这份新成立不到一年的刊物顺利成为国内通俗文学领域的“武侠一哥”。

“另外还有《天下第一》《风流侠丐》等4部在《九州英雄志》连载完成的武侠小说将在本月出版上市,首印册数从30万册到5万册不等,仍旧交由新华书店发行。”

“官场文学和刑侦文学等方面,现在正在编审的作品有4部,到八月中旬以后可以陆续出版,这对通文社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我打算将首印定到一个比较保守的区间。”

“我正在联系亦舒、琼瑶、古龙、司马翎、卧龙生等香江和湾岛的通俗文学作家,争取拿到他们作品的授权。”

“总的来说,今年五个月以来,我们社的出版物发行定价码洋已经超过7400万,到年底码洋破1.8亿应该不是问题。”

李新汇报完通文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成果和未来计划,静静的看着林为民。

“嗯,上半年的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

林为民夸奖了一句,李新心头刚想放松,却听他继续说道:“不过有几个问题是值得警惕的。”

李新不禁危襟正坐,认真聆听林为民接下来的话。

“一个问题是《九州英雄志》的销量,能够取得这样成绩固然是可喜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后续作品的质量,销量回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

“武侠小说的销量主要还是依靠去年的作品,从数据来看,去年这一批作品的销量还是不错的,但时间长了,销量下滑是必然,要尽快补充新的出版物。

你提前联系香江、湾岛的作家,未雨绸缪,这很好。”

“码洋只是定价,不能被码洋的表象麻醉,我们要看的还是真正的净利润。”

林为民连续说了几条内容,李新听的冷汗直冒,不管林老师有心还是无意,这些话在他听来就是对他的批评,因为在这其中,几乎都是林老师掌权一年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