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水至清,则无鱼(第2/3页)

反观国文社,一年卖书卖两三个亿,却从来没有什么存在感。

司机不禁想到了自家老板,一年靠卖书赚个上百万,在他眼里已经是顶天了,可跟人家国文社一比,就是个小弟弟。

想着想着司机又笑了起来,自己真是失心疯了,老板拿什么跟国文社比?

“老黄,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安排亲戚我不管,规矩不能破!

我们是印刷厂!印刷厂!知不知道?你得让我讲几遍?

保卫跟司机聚在一起抽烟,是生怕我们厂里不着火吗?

真要是失了火,别说是你,我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简陋的办公室里,牟春志大发雷霆,将值班的副厂长训的跟孙子一样,他口中的“老黄”站在那里冷汗直流,却不敢反驳一句。

牟春志训了十几分钟,态度终于和缓了下来,对老黄说道:“明天赶紧把人给我换了,再让我发现下次有这样的事,你姐夫来说情也没用。”

“是是是,牟社长,我明天就让他滚蛋,绝不给厂里添麻烦,这次都是我失职,没有监督到位。”

有了老黄的表态,牟春志满意的点点头,巴掌打过了也得给点甜枣。

“你再安排个亲戚我也不管,但规矩不能破,能明白吗?”

老黄心头一松,有牟春志这句话,他在二姨那里也能交代过去了。

“明白,明白。”

“行了,你先去吧。”

牟春志挥了挥手,老黄退出了办公室。

逞了一番威风,牟春志心情愉快。

别看这个老黄现在恭恭敬敬的,印刷厂刚开那阵儿,他可不是这个脾气。

当时国民文学印刷厂刚刚落户黄村,老黄他姐夫是镇里的领导,被安排到了厂里来,仗着自己姐夫是镇里领导,态度可不是一般的豪横。

直到被牟春志找了同学跟大兴县里的领导打了招呼之后,他和他姐夫才老实了一点。

包括黄村的这帮土著,要是没有县里的关系,牟春志还真罩不住这里的场面,毕竟人家有土生土长的优势。

这两年,黄村印刷厂一天一个变化,一年产值两三千万,给大兴县创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更不要提间接拉动了多少GDP,周围的村子都跟印刷厂沾了光。

低调了之后,老黄这人工作能力还算不错,牟春志也是给他姐夫面子,把他提到了副厂长的位子上来。

上任一年多,辛苦是辛苦了点,可工资比他姐夫都高,外快更是收的手软,进厂来拉书的那些书商们,哪个不得表示表示?

牟春志对此一清二楚,但从来不点破,毕竟水至清则无鱼。

去车间里转了一圈,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牟春志准备连夜赶回燕京,明天他还得去杭城一趟。

“牟社长,哎呀呀,见您一面真不容易啊!”

刚想出办公室,牟春志就被人堵在了门口,他看着眼前这张脸,回忆了一下,鲁东的一位二级渠道书商,是姓王吧?

“王老板?你好你好,这么晚了怎么还过来了?”

“我弟弟来拉货,不放心啊,现在路上劫道的太多了。再说,这不也是为了见见您嘛!”

王老板热情如火,聊了几句,牟春志就打算离开,可他死活不让。

“一起吃点饭,吃点饭,我来安排!”

“不用,明天还得赶火车,来不及。”

“来得及,来得及,我让人送您直接去火车站。”

两人拉扯了半天,牟春志死活要走,王老板实在是拦不住,小跑着追上他的车,将一箱东西塞进了后备箱。

牟春志下车就想把东西拿出来,王老板说道:“就是几条烟,不值什么钱。”

牟春志仔细看了看,发现确实是几条烟,不过却是进口烟。估算了一下烟的价值,他说道:“下不为例,下次可别这样了。”

王老板脸上露出笑容,“是是是,下不为例。”

聊了两句,牟春志上了车。

王老板站在原地,目送牟春志离去,“牟社长,慢走啊!”

回燕京的路程得一个多小时,司机小翁将牟春志送到家门口,打开后备箱抱着装烟的箱子就往家里走。

牟春志从箱子里抽出一条烟来,扔回了车里,“王老板送的烟不错,你也尝尝。”

小翁笑道:“谢谢社长!”

看起来,这种事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以牟春志的级别,按理说是不够资格配车的,更没资格配司机。

车和司机都是林为民的,只不过林为民从来都是自己开车上下班,不习惯用司机,自从给他配了车和司机,他就把这两样贡献给了社里的几位副社长、副总编辑,大家谁要出门,协商着用车。

社里原来也有一辆给大家用的公车,不过因为用的地方实在太多,一度很紧张,有了他这辆车,几个副社长、副总编辑出门办事可方便多了,林为民此举也受到了大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