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位子不一样了(第2/3页)

导致《我的大学时光》不及前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央视整体收视率的下滑。

其实也不仅是央视,全国各地电视台的收视率趋势都是如此。

改革开放之前,电影是国内当之无愧的主流娱乐方式。

进入八十年代,电视机逐渐普及,电视剧成了大众最喜欢的消遣娱乐方式。

到了九十年代,各种娱乐手段越来越多,老百姓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电视、电影在娱乐领域的统治力也在逐渐下滑。

别看文诚影视的几部爆款电视剧动辄就是百分之二三十、三四十的收视率,但去年一整年,央视一套所播出的电视剧里,收视率破十的作品屈指可数。

对比来看,《我的大学时光》取得如此成绩,也算是优秀的。

最主要的是这部续作的吸金效率可要比《花季雨季》强多了,央视首播的采购价格照比《花季雨季》的20万每集提高到了25万,这绝对是央视历来采购剧集的最高标准,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是剧王的水准。

另外在《我的大学时光》制作期间,就有国内众多省级电视台、上星卫视前来求购。

前作《花季雨季》在央视播出打破了50%的收视率,各地播出的收视率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现在续集要出来了,这些电视台自然趋之若鹜。

各方的争抢,导致《我的大学时光》版权费用一路高涨。

央视首播后,电视剧二轮播出的版权费用基本回拢,只留下一小部分尾款还未结。

3680万元。

《我的大学时光》首轮、二轮版权费用创下了一个惊人的数字,算上未来持续不断的收入,这部电视剧至少将为文诚影视带来5000万元以上的营收。

文诚影视的开年打了一个大胜仗,海晏走路都带风。

从昆仑饭店跳出来,执掌文诚影视应该是他人生之中做的最正确的决定,这个决定的正确性甚至可以比肩他以一个外行的身份用一年多时间写出的那本《便衣警察》。

《便衣警察》带来了他名气、带给了他荣誉,也带给了他一定的财富。

但跳槽到文诚影视,却结结实实让海晏实现了阶级跃迁。

他本身出身很好,红色家庭,但这个东西在他成年之后对他的帮助并没有那么大。

进入到警察系统,靠着自身的能力和长袖善舞,他最后混到了昆仑大饭店的经理职务,每天迎来送往,接触到的人级别还不低。

但这种职务就像是那些奢侈品柜台的柜姐,她们卖的都是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奢侈品,成天面对着的都是身家千万、亿万的富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很容易给她们一种自己也是其中一分子的错觉。

说穿了,这份工作的核心仍是服务。

手中掌握的资源极其有限,工资也没有脱离工薪阶层的范畴,除非他狠下心干一些灰色勾当,否则这份职务是很难给他带来大量的财富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的。

进入到文诚影视来,海晏最开始是奔着钱来的。

经过接近两年时间的发展,文诚影视越做越大,他已经获得了远超当初想象的收入。

更关键的是他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和影响力,与在昆仑饭店工作时已经是天壤之别。

他在昆仑饭店时,是能接触不少人物,遇见事了也能找人帮忙,但那时候他得求人。

现在在文诚影视,他接触的人脉圈层并没有提高太多,甚至从权力的角度来说还有些降低,但现在很多时候,他变成了那个被求的人。

这种角色的转变才是文诚影视给予海晏最大的好处。

就像年前他组织的这次聚会,他一个电话,响应者云集,聚会的主要人物都是海马工作室当初那拨人。

想当年海马工作室刚成立的时候,在中国影视界放了好几颗卫星,闯下了好大的名声。

可惜后来大家各忙各的,曾经红极一时的海马工作室也随之沉寂。

文诚影视制作的电视剧如今播一部火一部,去年一年的营收做到了1.1亿,俨然已经是如今国内实力最强大的影视公司之一,与同属国文社的文华影视交相辉映。

海晏现在作为文诚的负责人,在国内的影视圈,乃至文化圈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大家都很给面子的前来捧场。

海马工作室的成员们已经有好几年聚的像现在这么齐了,大家再见面都很兴奋。

只是大家聊着聊着,发现好像少了汪硕这个灵魂人物。

有消息不灵通的还跟人打听,“硕爷怎么没来?”

这话一问出口,不少人的脸色怪异了起来。

有几个人的目光放在了冯晓刚的身上,当初跟在汪硕屁股后面混,到处拍马屁的小催巴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大导演,反倒是当年叱咤风云的硕爷,如今声势早已不如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