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咱大孙比咱更厉害(第2/3页)

“曹国公,还请留步,这里不宜进入。”

就在李景隆看到前面的宅院,准备直接过去的时候,突然两名普通百姓打扮的壮汉,挡在了他的面前。

李景隆停住脚步,只是一眼,他就明白了这些人正是锦衣卫。

“怎么,你们锦衣卫管这么宽,还不准本公四处走走?”李景隆眼珠子一转,顿时说道。

然而两名锦衣卫根本不买账,相互对视一眼后,上前一步逼了过来,沉声说道:“曹国公,可不要让我们难做。”

两人手搭在腰刀刀柄,显然李景隆再多说一句,就要将其直接制服,不给丝毫颜面。

作为陛下亲卫,不管是谁,胆敢冲撞陛下,直接抓人锦衣卫诏狱再说。

李景隆看了一下两人的手所放位置,毫不犹豫转身就走,头也不回的离开。

就在李景隆离开后,两名锦衣卫耳语一翻,一人立即向朱英宅院走去。

“你在这里和其他兄弟守着,我去禀告蒋大人。”

“是。”

……

院子里,朱英明白,老爷子对自己的军政分离的想法,已然是赞同。

虽然具体的施行,肯定要更加的周密。

毕竟整个大明军制的改革,远远不是白纸上几千字就能搞定的,其中关乎到的利益,极为庞大。

但是朱英心中十分清楚,想要对大明进行改革,唯有趁着老爷子还在的时候才可以。

假若是自己即位,再去行这改革的事情,其中受到的阻扰,定然会超出想象。

军政分离,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武将权力的削弱。

其中最为关键的掣肘,就是在于战时和非战时的区别。

相当于在正常统军将领里,加了类似后世军委这么一个角色,掌控非战时,非职业将士的把控。

意味原本将领在非战时,掌控的军队数量大幅度下跌。

其实大部分的士兵,在没有战争的时候,都是作为屯田存在,这个时间段里,将会被军委统治,而不是像之前的还由原来的将领统治。

在朱英白纸上的策略中,将士们的军饷,将不会通过原先的统帅发放,而是改由军委发放,后勤士兵和作战士兵,也彻底的被区分开来。

“爷爷,军政分离的事情,想来还是需要徐徐图之,孙儿只是一个大概的想法,真要施行下去,还是要准备妥善才行。”

朱英说道。

朱元璋点点头。

军政分离,实际上要在原本的统帅队伍中,增加了类似后勤长官的一条线。

这个新增的职位,一般的武将其实难以担任,至少文盲武将担任不了,得是文人才行。

“只得是将文臣变作武官才行,咱回去后召集诸多大臣,将此事商议一番,而后又什么结论,再拿来给大孙看。”朱元璋思索了一会说道。

朱元璋照着军政分离的思路,很快就找到了其中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文武搭配了。

“对了爷爷,还有一事,要跟爷爷说一下。”朱英突然说道。

朱元璋回过神来,问道:“何事,大孙只管说便是。”

朱英有些尴尬的将高丽使臣,把原本的赵香熙给换人的事情,说了出来。

“好你个小子,咱还担心你不近女色,没想到你倒是自己先搞定。”

朱元璋哈哈一笑,对于大孙要女人这样的事情,他当然是感觉到极为欣慰。

突然,朱元璋的笑声戛然而止。

有些怔怔的看着大孙,刚才他被大孙要女人的事情给模糊住了,这才反应过来,高丽使臣帮大孙换人?

“大孙,那些高丽使臣,是怎么回事?”朱元璋直接问道。

此时不装逼,更待何时。

能够让老爷子震惊一波,朱英心中极为暗爽。

只见朱英叹气道:“唉,我那些麾下,一个个都不让我省心,总是想着法子给我找女人,真是让人头疼。”

朱元璋一顿,立即追问道:“大孙你这是将原本的高丽使臣队伍,全都截杀了,然后换上你自己人了?”

高丽对于大明,在朱元璋看来,是极为重要的。

尤其是现在的高丽大将军李成桂,让朱元璋认定为最佳的盟友。

毕竟之前的高丽国王,一直都是心向蒙元,拒绝给大明纳贡,而李成桂这番的态度,显然很是明确了。

大孙要是将其使臣队伍给全部截杀了,这可就不好办了。

朱英无语,他知道老爷子这是误会了。

只好像老爷子解释,这些高丽使臣,本来就是他的麾下。

果然,朱元璋眼睛都瞪大了。

“这,大孙你是如何办到的?”朱元璋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一国之使臣,向来都是国主最为重视之人,而且直接换人这样的操作,显然整个使臣队伍可不仅仅只有数人是大孙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