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大水之后必有瘟疫(第2/3页)

吕氏这番推波助澜,就快就在后花园里,将这件事的热度提升起来,再联系到之前孝陵的事情上,众多嫔妃开始纷纷猜测个中缘由。

如此高的热度,很快就引起了掌管后宫宁妃的注意,询问过后,宁妃顿时了解到了事情的始末。

这才有了之前,宁妃晚上还直接到乾清宫里,去找陛下寻问真正的情况一事。

如此布局,吕氏没有丝毫展露不说,甚至和其他吃瓜嫔妃,一起讨论起来。

尤其是在今天下午,还有几个和吕氏相熟的嫔妃,煞有其事的告诉吕氏,虞王殿下可能还活着。

吕氏也适当的表现出了惊讶,不可置信的模样,让那嫔妃心中得到了满足的快感。

虽然用了些手段,但吕氏的思想觉悟真的很高。

对于自家儿子是能够当上太孙,继承皇位这个事情上,她其实看得很开。

这样看上去好像有点奇怪,那可是皇位啊,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但仔细的捋一捋吕氏的生长经历,这样的想法就不觉得奇怪了。

早在十年前,吕氏就已经是朱标继妻,正儿八经的太子妃了,这代表着,她将会是日后的大明之母,皇后娘娘。

朱标不像父亲那样,嫔妃众多,在常氏薨逝后,对于吕氏也越发的宠爱。

吕氏也表现得很好,没有妒忌之类的坏毛病,相夫教子这一块,是很不错的。

这个阶段的吕氏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追求了。

就地位而言,她已经站在了整个大明女子最高的地方,

修身养性成了吕氏每天的日常。

当皇帝真的就很好吗。

吕氏在内心里,并不是这么认为。

曾经的朱标,在权限上,实则已经享有皇帝的权力。

从嫁给朱标开始,吕氏看得最多的,便是深夜里,朱标在书房里,批阅奏章的身影。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陛下那般强健的身体。

大量的奏章任务,让朱标日以继夜的工作,已经将其身子都差不多拖垮了。

为何一个简单的风寒入体,就要了夫君的性命,实则是朱标的身体,已经完全的被掏空了。

吕氏已经失去了一个丈夫,她并不认为自己的儿子上场,就能比夫君更为的优秀,自己带大的儿子有多少的本事,她心中非常明白。

朱标今年三十七岁,吕氏也已经三十多了。

所谓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现在的吕氏说个不好听的,已经是个寡妇,每到深夜,想起曾经和朱标在一起的日子,唯有泪湿孤枕,顾影自怜。

其实就现在的吕氏而言,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哪怕是朱雄英进宫当了太孙,乃至于日后的皇帝,也得认她这个娘亲,皇太后这个位置,她是坐得稳稳当当的。

……

次日,大明皇宫,奉天殿。

日复一日的早朝,再度开启。

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虎视眈眈的看着下面的群臣。

今日的朱元璋,面色阴沉,眼神中凶光咋现,有一种择人而噬的感觉。

自从朱英出现后,在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般模样的朱元璋,还是头一遭在早朝上出现。

下面的文武百官,早就伏地而跪,吓得瑟瑟发抖。

他们熟悉的陛下,今日又回来了。

“你们这些个好大臣,倒是给咱说说,这般大的灾荒,为何到了今日才有奏疏过来。”

“三十多万人啊,这可是足足三十多万,你们自己的良心何在,你们可知道,就咱在说话的这个功夫,已然有多少百姓,正是在饥饿之中煎熬。”

“就算是迟上一天,又会有多少百姓饿死。私底下经常议论咱是个屠夫,就咱看来,你们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

朱元璋怒发冲冠,发出骇人的咆哮声,仿若整个奉天殿,都在止不住的颤抖。

四周负责镇守的锦衣卫,手已经搭在了腰刀的刀柄上,只等陛下一声令下,就要将某些大臣,直接拖到殿门外开宰。

按照往日的情况,诸多镇守奉天殿的锦衣卫明白,这不死上几个大臣,估计陛下的怒火难以平息。

下方的群臣,尤其是为首的几位尚书,侍郎,心跳都快慢上半拍,涉及此事的大臣,已经不仅仅只是小腿在打颤了,整个人都开始抖起来。

不过雷霆过后,朱元璋却没有再度开口,眼神冰冷的看向众多大臣们,迟迟没有开宰。

这让大家,更是备受煎熬,未知的恐惧更加让人害怕。

良久,就在群臣们都有承受不住的时候,一道声音传来:“都起来吧,好好的议议,对于此次的灾荒,究竟该如何处理。”

意想不到的结局,甚至群臣们都怀疑已经幻听了。

这还是动辄杀人的陛下嘛,这么大的事情,不杀数个乃是十来个大臣,就给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