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咱大孙有大智慧(第2/3页)

而后转头向老爷子问道:“爷爷,没问题吧。”

朱元璋笑道:“咱高兴还来不及,能有什么问题。”

听到这话,叶月清便在行礼后,出门找蒋瓛去了。

这般大的调动,不仅仅是商会的事情,自然还是要用到驿站相关的大明资源,才能迅速的进行支援。

“大孙,你说的口罩沸水,是什么个意思。”朱元璋有些疑惑的问道。

这两个词他都能听懂,但在对上瘟疫的情况下,就难免有些不了解。

朱英闻言也不奇怪,现在热水包治百病这样的概念,在如今的大明还是没有,没有工业污染,很多人饮水都不会特意烧开。

只要水质清澈,抬回家就是直接喝,哪里会有烧开的概念,祖祖辈辈,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朱英解释说道:“在西域的时候,我建立了医学堂培养大夫,其中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随军治疗外伤,能活不少将士。”

“医学堂不仅仅是研究外伤,对于各方面的疾病,也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便有关于瘟疫方面的。”

“瘟疫最大的可怕,就是来源于极强的传染性,似乎让人感觉防不胜防,所以便开始研传染的途径。”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瘟疫如同像是隐形的蛊虫,通过呼吸之间的气体依附,从鼻口而入,所以只需阻断的鼻口,就能减少被穿让的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医学堂的共同探讨,便制作出了口罩,用来阻挡瘟疫的传染。”

听到大孙的解释,顿时让朱元璋明白了瘟疫的情形。

虽然朱元璋读书不算少,但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医学等知识,便是如同商业一般有所欠缺,不过经过大孙的一番解释,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不过还是继续问道;“那么沸水又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沸水可以杀死这不可见的邪瘴?”

朱英点点头,老爷子还是很聪慧的,基本上一点就通,而后解释道:

“这便是医学堂的另一种发现了,艾叶驱瘴是一回事,但是沸水的效果更为直接,这些瘴气,实则在水中高温下,相当于被火烧死一般,能够很大程度上,全面的消除瘟疫的传播。”

“且瘴气可附着于水中,将水烧至沸腾后饮用,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消灭邪瘴,不至于受到瘟疫的感染。”

“其实瘴气蛊虫无所不在,便是未有瘟疫的水源中,也会有其存在,只是不会引发大患,平时饮水,也当以沸水过后最佳,如此就算是疾病也会减少许多。”

听到这里,朱元璋基本上已经明白了如何有效的隔断瘟疫,大孙说得也是浅显易懂,对于沸水的概念,更是深入人心,让其印象深刻。

“即有这等办法,到时候咱便传令太医院及各医署,让他们也重视起来。”朱元璋说道。

朱英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籍,递给老爷子说道:“这里面便是有关的一些记载,可以拿过去让太医们看看。”

朱元璋接过,稍稍翻了一下,这里面关于医术的记载并不多,更多的是一些注意的事项,书页也不算很多。

不过让朱元璋感到奇怪的是,在这上面,他看到了断点的存在。

于是有些调侃的对大孙说道:“大孙阅览群书,自己还不会断句嘛。”

面对老爷子的调侃,朱英非但没有丝毫的尴尬,反而郑重的说道:“关于断句,孙儿确实没有正经学过,不过正是因为如此,让孙儿发现了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

“哦,孙儿说来听听。”

朱元璋问道,一句简单的调侃,还能让大孙有些奇特的想法,着实是天赋异禀。

他发现,大孙的每个想法,看似非常的简单浅显,但其中蕴含着难以言明的深意。

所以现在对于大孙说的每个建议,朱元璋都会极为重视。

朱英说道;“孙儿在批阅奏章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虽然读起来比较吃力,但坚持一段时间,还是能够习惯,早前读书的时候,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这个时候孙儿就意识到,所谓文人和百姓间的区别了,断句的使用,几乎是将百姓和读书人彻底的区分开来,尤其是在雅文上。”

“普通的百姓,并非尽皆不识字,甚至有些聪慧者,认识的字不在少数,一些简单的书信都能自己写。”

“然而雅文和断句的存在,却是让这些百姓不但无法阅读典籍,更是所有的话语权都被掌控在文人的手里。”

“断句在我等习惯后看似简单,但断句的不同,实则可以玩出很多花样,便就是这等鸿沟的存在,让一些官吏欺上瞒下,胡作非为。”

朱元璋此刻看向大孙的眼神,已经不是简单的震惊震撼了,这等才思敏捷,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不过大孙早前的一些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