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海外分封的想法(第3/3页)

“当现在的高丽,实则已经隐约有些脱离孙儿的掌控了,如今孙儿麾下那些人,看似没有任何异常,但若时间久了,自当会生出其他心思。”

“总不能放任高丽不管呀,所以孙儿觉得,高丽这边,或许可以成为众多藩国。”

朱英说道。

将藩王们的封地往大明之外去封,尤其是像高丽这样的朝贡国,无疑是最佳的。

朱元璋闻言微微皱眉,问道:“大孙的意思是,完全的封藩?”

朱英点点头。

不仅仅是军队,臣属。就连地方行政也一同让藩王管理,这才是朱英的想法。

藩王们其实个个在文学方面,都是极为不错的,毕竟是受过了皇家教育。

大明皇宫学府,可谓是最高级别的教师讲学了。

比之国子监还要高出许多,不是真正的大家,哪里有资格去教授皇室子孙们。

所以在朱英看来,这些藩王们过去,也能带着教化的义务,将汉文化真正的传播开来。

而且皇子的名头,对于大明之外来,还是很好用的。

而且这对于藩王们,也更加有积极性,在自己的藩国中,几乎相当于皇帝的职责了。

若是昏庸无道,撤销藩王换个人再过去,也能很好解决,主要还是类似于周朝那般,相当于宗主国的概念。

纵观古今所有朝代当中,周朝的存在时间是最长的,周王朝一共传国君三十二代,享国七百九十一年。

便是汉唐两朝相加,都没有周朝的国祚长。

朱英所想的便是,以大明的领土为中心,然后对外不断敕封藩国,将大明的广义上的领土,不断的延伸出去。

这些藩王,将会成为大明最为坚强的屏障。

其中主要是汉文化的传播和主导,将会对于整个亚洲大陆来说,都会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朱英想要的结果。

像是蒙古帝国那样蛮横的统一,根本没有太多的意义可言。

朱元璋心中思索一番,觉得大孙的这个想法确实不错。

这般一来,藩王和朝廷的矛盾将会大幅度的减少,而且藩王对大明的威胁也会小上很多。

最为主要的是朱元璋认为,大孙对于自己的这些叔叔们,亦或是未来的弟弟们,有着足够的善意。

想到这里,朱元璋开口说道:“朝中有一官员极为不错,咱明日便给大孙安排过来,或许能帮上大孙许多。”

朱元璋想要安排给朱英的大臣。

正是原历史中,安排给朱允炆的大臣,齐泰。

曾经力举削藩的主要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