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连陛下都起身了(第3/5页)

这岂不是含沙射影说陛下老了吗。

像陛下这般雄才大略的人,怎么可能服老,这是大忌讳啊。

朱英的有感而发,似乎引发了一场小小的危机,然而这危机在朱元璋一笑之下,荡然无存。

若是别人,自然是剥皮充草,若是大孙嘛,当然是呵呵一笑啦。

“大孙可是有什么别的想法。”朱元璋没有丝毫在乎的问道。

朱英坦然回道:“孙儿觉得,军队想要保持高效的作战能力,主要的方向,还是要往年轻化去发展。”

“俗话说得好,乱拳打死老师傅,人的体能,在四十多岁的巅峰值后,便就会开始逐渐的后退,即便是作战经验丰富,但个人的体力已经难以维持。”

“而将军们在年纪大了之后,最为主要的,便就是宝贵的战场经验,孙儿的军学堂,至今没有什么大的起色。”

“所以想着,便让这些年岁稍大的将军们,以半退伍的形式,不再劳累奔波,而是将毕生经验,通过教学的方式,去传递给新一代的将士们。”

“如此一来,咱们大明的将士,更替传承,长久不衰,即能保持高效的战力,也能有着丰富的经验。”

三大学堂,成立已久。

然实则一直没有真正的去发展过,就像只有一个名义。

像是农学堂,几乎就是朱橚一个人在撑着,匠学堂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在弄火绳枪有关事宜。

军学堂只在玄甲卫这边有所进展,算是正在不断的完善体系。

而这次,朱英也是想着借着这个机会,一来是给更多年轻的将士们提供新的上升渠道。

勋贵们占据高位,几乎堵死了中下层的晋升渠道,这是不健康的,很多将士们心里头没了动力。

二来,就像方才所言,年轻化的将士,在有着足够学习下,可以更加快速的成长,成为大明新生一代的顶梁柱。

“好一个武将传承。”朱元璋哈哈一笑说道。

“自古以来,于兵事之上,难以持续,多是时势造英雄,大孙此法,可护佑咱大明军力旺盛,无惧外族侵犯。”

在当今世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兵家是很不友好的。

现在的将军们,除了那些将门虎子,真正得到培养的非常少,纵观整个大明,也没什么培养的地方。

常规来说,就是军户子嗣,然后通过战场博取功劳,得到武官之位,这也是唯一的来源。

朱英所提出的,便就是把整个军队的,形成如同文人一般,传承有序的概念。

这一次玄甲卫军演过后,朱英就会趁此机会,把这些都督,同知,佥事,包括许多年岁偏大的都指挥使们,全部网罗到军学堂里去。

犹如国子监般,为大明源源不断的输出优质中层军官。

军学堂或者不能再叫为军学堂,应当更名为军事学院,这院长人选,自然非老爷子莫属。

“咱老了,这学院的院长,便就让大孙担任吧。”

这一路上,朱英和朱元璋不断聊着关于军事学院的时候,听到让自己担任院长后,朱元璋笑着说道。

他更想让大孙,来承受这般荣耀。

朱英回道:“爷爷,这怎么能行,孙儿才多大,哪有什么资历可言,且对于学院来说,爷爷担任才是最好的。”

“孙儿年幼,不足以服众。再者说了,若是爷爷担任院长,这些指挥使,各将军都督们,哪个不是挤破头了想往里头钻呢。”

听这番有些恭维的话,朱元璋笑哈哈的应了下来。

龙撵的旁边,是锦衣卫的守护,再就是蓝玉,曹震,冯胜,傅友德等公侯骑马跟随了。

听到里面传来陛下和太孙殿下的欢声笑语,虽然听不清是在聊什么事情,但蓝玉,曹震等人,也很是兴奋。

天微亮时,一行数百人,抵达了玄甲卫军营外。

众将军纷纷下马,龙撵则是畅通无阻一路行至点将台旁。

当朱英从龙撵中走出来时,众多早已等候多时,如雕塑般的玄甲卫将士们轰然单膝下跪,高呼:

“拜见太孙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英闻言,眼神一动,不由看了眼在旁边同样抱拳,单膝下跪的曹炳。

大明如今这个时候,可不流行喊千岁什么的。

虽然类似于千岁,万岁这样的喊法,在唐朝武周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

只是因为多朝代皇帝和储君微妙关系,所以千岁这个词,很少会提起。

如今整这么一出,一般人可想不到,这玄甲卫五个千户里,也只有曹炳了。

曹炳单膝跪地,低着的头看不到面容,只有他自己知道,此刻有多么的紧张。

这确实是他自作主张提出,也得到了其他千户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