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朱棣的欢喜(第3/3页)

蒙元时期,那些蒙古骑士,哪里会去保护这些农田,向来就是直接骑马践踏过去。

不过蒙古骑士也不会刻意的去毁坏,毕竟在当时来说,他们将倭国这边,已经看作是自己的地盘。

大战败得太快,所以也来不及去干这些事情。

两次大战,皆是如此。

以至于倭国根本不会说刻意去毁坏农田,因为在他们看来,大明的军队,也会和曾经的蒙元一般,被‘神风’摧毁。

只是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蒙元虽然在那个时期入主中原,可本质上的性格,并没有改变。

在大多数蒙古人,甚至是忽必烈的心中,他们还是马背上的国家,完全没有农耕文明的那种心态。

而现在的大明,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是在战略上,就是抱着先僵持,熟悉的路子,慢慢跟倭国打,首先就是求稳,而不是像曾经的蒙古人一般。

要一鼓作气的直接拿下倭国。

而最为关键的是,这次来的明军,和蒙古军不同,多数是属于屯田兵。

也就是说,现在的明军几乎大部分的军士,对于农耕,不仅没有丝毫的陌生,反而比之倭国的百姓,还要来得更加的熟悉一点。

放下刀枪,这些明军随时就可以化作最为优秀的农民,收割播种,完全不在话下。

倭国的主要农作物,也是以水稻为主。

和大明的一年两熟不同,一年只有一熟。

便就是五月下旬播种,约在十月至十一月的时间进行收割。

也就是说,马上就要到了播种的季节了。

大明官军这边,早就已经是跃跃欲试。

冯胜的心里头很清楚,征伐倭国,尤其是彻底的教化倭国,是一件长远之事。

不是说短短一两年内,就能完全办成。

现在明军,加上高丽军在内,已经可以说是取得了九州岛三分之一的地盘。

只等播种完成之后,便就是出动大军,彻底占据九州岛的时候。

……

所谓千里江陵一日还。

朱英率军自丹徒县乘船,顺流而下,抵达苏州,不过用了一日半的功夫。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除开京师南京,也就是苏杭江南一带,最为繁华。

这里,曾经是张士诚的地盘,但并没有受到太多战火的波及。

哪怕是说朱元璋对这里收取重税,在很多文章中,似乎有一种苦不堪言的景象。

然而真正抵达这里后,映入眼帘的,哪有什么民间疾苦,唯有一片盛世光景。

对于大多数世家,地主豪绅来说。

即便是陛下收取的赋税高,左右不过是嫁接给下面的百姓罢了。

收入也就少那么一点,还影响不到正常生活。

加上商贸并未在其限制中,依然是有大量出手阔绰的公子哥,豪掷千金。